德州:以厚重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德州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40221501

  以厚重文化铸就城市之魂德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之三
  城市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用厚重文化为文明城市铸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直接影响市民的幸福感。
  每当夜幕降临,德州这座小城放缓了白天繁忙的节奏,上演另一番热闹景象,市民纷纷走进公园、广场、影院、剧院,开始了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文化“夜生活”。
  重文化,是理念,也是举措。我市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当作重点任务来抓,通过加大经济投入,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市级形成博物馆、苏禄文化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五馆一院”格局,并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市民尽享“文化红利”。对于农村基层,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完善,实现了县市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乡村两级文化建设和服务效能走在全省前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活力。
  基层文化服务好不好,群众口碑最重要。市民杨爱青是一名文艺爱好者,退休后就一直学习古筝,并多次参加市文化馆组织的古筝培训班。“自从文化云平台上线以来,我通过手机就可以学习古筝课程,再也不用天天往文化馆跑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的发展性要求,我市创新服务供给手段,积极搭建包括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在内的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文化云平台上整合了公共文化艺术资源2000课时、有声读物数据库5500课时、市民课堂学习资源2900课时、文化教育资源4.6万课时。同时,群众文化活动预告、文艺社团报名、艺术公益培训等内容,在相应模块中都能找到,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对公共文化信息的查询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而市图书馆致力于强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已建成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的数字资源库,年点击量逾40万次。
  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德州,今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倾力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德城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投资300余万元,建设6处城市书房,命名为“明德书屋”,为市民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
  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今年国庆节前夕,献礼建党100周年杂技专场演出登陆德州大剧院,《大刀传奇》《运河流芳》等经典原创剧目轮番上演。“德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两部杂技剧目都是以德州特有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精心创作。”市杂技团团长付开飞介绍,“文艺精品作为时代的文明标识,既是重要的地域名片和精神视窗,又是宝贵的隐形财富。”
  市委、市政府站高谋远,出台了《德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管理办法》,建立全市优秀文艺作品项目库,对重点文艺作品实行组织化、项目化、动态化管理,推动我市艺术精品创作全面繁荣。歌曲《中国船号震天地》获得第十八届群星奖,杂技《高椅》斩获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第一名,国画《使命》曾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金奖,填补了山东省中国画金奖的空白。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既要搞好文化事业,又要搞活文化产业。11月9日,第五届德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线上惠民消费节启幕,4天时间发放60万元消费券,市民在购买电影票、剧院演出票、研学游和文化产品时,均能享受到政府补贴。
  我市立足本地文化优势,大力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强势。先后出台《德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德州市主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布局、目标作出顶层设计。争取上级资金3.15亿元,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打造了德州电影小镇、中国黑陶城及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文化产业新亮点、新名片。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教育、体育、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117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7亿元。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2017年至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与文明相得益彰
  提到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德州市“奥莱之夜”文化旅游节,市民方芳记忆犹新,“节目精彩,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此次文化旅游节共持续14天,主办方组织了京剧、杂技、歌舞演出,文化创意产品展销及青少年研学游项目推广,红色电影展演等系列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夜夜有演出”。
  在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样丰富多彩。10月20日,“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在陵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开演,为老百姓送去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出的戏曲选段、歌舞等节目中都加入了红色元素,台下观众看得直呼过瘾。在演出过程中,还增设了我问你答环节,问题涉及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既能看节目还能答题换奖品,这活动真有意思。”村民高志勇说。
  小舞台,大视野。“一村一年一场戏”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我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连续7年持续开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今年以来,我们注重做好结合文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文艺形式传播文明新风,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文旅局艺术科科长卓伟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演出5133场次,完成率达100%,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我市采取“培训+活动+比赛”的模式,不断壮大文艺队伍总量。全年成功举办声乐骨干培训班、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活动1000多项,全面提高“德艺课堂”公益培训覆盖面,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生活需求。“组织培训班,让基层文艺骨干在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完善的同时,把学习内容传播、推广到群众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文艺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