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临沂 > > 壮哉沂蒙
壮哉沂蒙
临沂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61914085

  临沂在线讯家乡这片土地有许多称呼,诸如齐鲁、沂蒙等等。这些称呼分别依据始于先秦时期的诸侯国齐国和鲁国的地域范围和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亦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华东局在鲁中、鲁南、滨海3个战略区的基础上,又将泰西一起合并成立的鲁中南区形成的广义上的沂蒙地区而得名的“沂蒙”。这两种称谓所包含的地域范围都能涵盖我的家乡,但我更愿意把我的家乡称为沂蒙。因为,沂蒙二字几乎恰如其分地把我想要表达的地理范围框定了出来。而且,这其中尤其让我看重的是:在沂蒙这片广阔的地域内,由泰、蒙、鲁、沂四座山峰拉起的这方神奇的土地。
  这个以起起伏伏的山脉、丘陵为主要构成的地方,它的北部、西部和南部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它的东北方是胶东山脉,东面是浩瀚的大海。相关资料载:“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我想,假若我们像播放影片那样,对过往的一切逆时回放时,我们会惊讶的看到广袤的华北平原慢慢地由东往西渐渐消失,以及沂蒙大地渐渐地处在大海包围之中的镜像。
  是的,如果时光把我们带到那个十分遥远的过去,我们的眼前定会出现由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上的四座海拔高度达1000米以上的山峰,把地壳从大海中拉起抬升时的一幕。我们的眼前将会出现沂蒙大地从大海中轰然隆起时那个无比震撼人心的场景,以及那个处在大海包围中的神奇的地方。我们甚至会看到这个神奇的地方,是怎样渐渐地,慢慢地,不断地繁衍出新的生命的。
  沂蒙这片被沂河、沭河、大汶河等众多河流滋润的山地和丘陵,它是幸运的。它的隆起成就了这一地域最为古老的山脉、河流和土地;也因而有了非同一般的过往。因而,每当我独自一人行走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时,眼前的山水、花草、树木、庄稼和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牛羊,它们每每让我感慨万千,步履彷徨。
  在家乡,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它们于这方土地而言,很像四根擎天之柱,沂河、沭河、大汶河等众多的河流,则像一根根血管样的不断地为这方土地输送新的血液。而所谓八百里沂蒙,自从在一片汪洋中露出真容后,就继而形成了强壮的骨骼、丰满的肌肉和极具独特个性的生态系统。它的变迁也因而让我一步一步地去接近那些看似神秘幽深的有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真像。
  几十年来,行走在沂蒙山水之间的我,每每被深刻在大山岩石上的那些青色的、浅褐色的、灰色的、波浪状的纹理所打动!每每被大地撕裂碰撞时所形成的那些犬牙交错的沟壑所震撼!许多时候,当我用手抚摸这些大的、小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岩石时,过往时光形成的隔断,竟然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是的,我所抚摸着的这些天地间最真实的存在,它们一直是在这儿的,它们依然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几十亿年的那个它。它们距离我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因而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句话悄然出现在我的记忆里:“你穷极一生不曾寻见的东西,有一天却在脚下发现。”这句话在我的记忆里出现时,它总能引发出我的许多联想。
  沂蒙,当它立足于这方天地之后,隔海相望的西北黄土高原,有一阵翻卷着黄色沙尘的风暴,有一条夹带着泥沙的河流,它们以一种浩荡之势向着沂蒙这个方向奔袭而来!它们一波波的隐于大海,它们又一波波的接踵而至;它们用无数个日夜,用无数个年代,用无数黄色的沙尘,把黄土高原与沂蒙衔接在一起。它们好似源于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凭着一种神奇之力,静静地造就出一个广袤的华北平原来。而沂蒙在这个恢宏的场景中,始终是一个高高站立的坐标,它以它的高度见证了渐次发生的一切,它用它的身体接受了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那个带有温度的拥抱。
  近些年来,我时常在有着许多处大汶口文化遗址的沂蒙山水之间徘徊。每当我沿着祖先在大汶口文化期间的遗存向前寻找时,总会发现,史前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时间及其久远,及其漫长。他们对于火种的取得、保存和使用;对于石器的选取和敲打;对于陶器的烧制和审美;对于农耕文明的创造和探索;以及他们对于神灵的供奉和膜拜;对于族群体系的孕育和构建……这一切,从时间的长度来看,那是我们所谓的五千年文明史所无法比拟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这种文明创造的时间之长度,之久远,令人震撼!
  今天,我们尽管很难看清那个遥远的过去,但是在蒙山沂水之间,当我们用祖先遗传给我们的肌体、魂魄和目光,与他们在同一座山,同一条河,同一片土地上相互接近时,依然有一种近在眼前的亲近感。是的,我们祖先居住过,生活过的那些山,那些河流,那些土地一直都在这里。我们的进步无论多快,也改变不了与祖先同属于这一地域的属性。眼前的大山、河流和土地,那是一种包涵生命本体的文化精神的存在,它让后人与祖先的脚印反反复复地重叠在一起,并且留下了许许多多让沂蒙人引以为傲和令人深思的故事。
  昨天中午在我家小院内,我与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玉彬先生,收藏家、地域文化学者冯桂金先生小聚时,谈及孔子与学生交流沂河沐浴时的典故。冯桂金说:“孔子与徒弟所谈沂河沐浴,其实是每年一度的一种洗礼。”我完全同意冯桂金先生的这个说法。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从点。”这是《论语》上孔子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前句是曾皙回答孔子询问个人志向时的答语。尽管曾皙没有说明去沂河沐浴是一种仪式,但是五六人戴着帽子,穿着整齐的一起去沂河沐浴,就已经具有某种仪式感了。
  先秦时期,古代民间把三月上旬的巳日定为修禊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成群结队地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周记》中就有“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的记载。《宋书》中亦有从先秦延续下来的“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的民间活动。如湔祓:即涤除污秽、恶习;洗耳:表示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出仕等等。孔子与学生对话中,曾皙所提到的“暮春”正是春季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初,这个时候恰是民间修禊日。作为崇尚周礼的孔子,他的学生们选择这个时候前往沂河“沐浴”也是完全可能的。当然,曾皙与老师的对话,只是表明自己的心志,去没去沂河“沐浴”是另一回事。
  暮春时节,这是沂河水最为清澈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设孔子的学生们在修禊日这天一起去了始于沂源的这条沂河,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那群衣冠整齐的学生们,当他们长途跋涉,整整齐齐地来到沂河岸边时,是怎样的一种为人瞩目的庄严场景了。
  沂河是沂蒙最大的一条河流,它的源头就在发现“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的沂源县境内。因而,沂河也是沂蒙地区的母亲河。沂河水异常清澈,哪怕夏天雨季洪水泛滥之时,沂河水也能保有一道清流。《沂州志》记载,“临沂城东,沂河与祊河、涑河汇流后,形成清浊两种水流,清流映蓝天,像沂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彩带,故称沂水拖蓝。”
  明代舒祥作《沂水拖蓝》诗曰:
  拖蓝曳练漾微波,百合泉来渐满河。蒙谷雪消苍泽长,祊田雨后翠涛多。
  青含冷雨沿堤树,绿锁寒烟近水莎。但见渔舟随处落,不妨风浪夜如何。
  在沂蒙大地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有关于沂蒙山水的记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他在《孟子·尽心上》中,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它的意思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蒙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变小了。他的这句话告诉人们“人的眼界会随着自己所处的位置高低而变化。人应当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我想,或许正是这些思想,以及孔子学生们“浴乎沂”的心志,最先给沂蒙山水赋予了灵魂。也许正因为这样,沂蒙大地最高的山——泰山,始成为历代皇帝和文人墨客的拜谒之地。
  再者,作为古老东夷文化中心的沂蒙地区,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它与西北黄土高原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这里,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他对来自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周礼”情有独钟。孔子在论语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并且一改惜字如金的习惯做法,不厌其烦地一再褒扬周礼,且明确表示:自己会遵循周礼。
  周朝这个从西北黄土高原深入中原,建立了历朝历代最为长寿的王朝统治政权,它创立了礼乐制、宗法制等重要制度。他的“礼制”在后来者孔子、孟子的积极推动下,使中华文明得以持久的延续。另外,作为周朝开创者周文王老师的姜子牙,也出自“东夷之土”。姜子牙不仅为周文王出幕划策,打下天下。他在出任齐王期间,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使国家得以强大。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2900年后,又有一股政治力量从西北黄土高原深入沂蒙大地。这股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军事力量,以沂蒙为根据地,与全国各地抗日力量一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并且在沂蒙孟良崮这场与国民党军队关键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成为取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沂蒙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用血肉之躯,一起上阵,从而构建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这方由泰、蒙、鲁、沂四座高峰从大海中拉起的土地;沂蒙,这方曾经被大海包围了的土地;沂蒙,这方被来自于西北黄土高原的滚滚黄尘铺垫而成的华北平原环抱着的土地。它的内里有来自远古太昊、伯益们的足迹;有郯子、荀子的足迹;有仓颉的造字、诸葛亮的智慧、王羲之的书法、刘洪的珠算;有稷下学宫袅袅余音……
  回望沂蒙,那是一片苍茫、伟岸而神奇的存在!壮哉沂蒙!每当我站在时光的路口,向着一座座沂蒙高山张望时,总能清晰地看到那条源于沂蒙大地的有关于文明演进的主线。而这条主线所投射出来的图像,它的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无疑减弱了我们与自身生命过往的空间之隔,它对于我们活着的人而言,那是时间和空间交汇下,灵魂内在的超越和回归;那又是我们生命过往时光的投影,也是整个民族过往的投影。每每回看这些投影时,它的内里每一幅画面都让我心潮澎湃,心存感激,并顿然产生一种对于天空、大地、河流、山川、海洋的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