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推动“耿店经验”转化为创新实践
聊城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11535710

  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村庄,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强组织、兴产业、聚人才……“耿店经验”不胫而走。全市各地、各部门掀起对标先进、学习赶超的热潮,涌现出一批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的实践做法,为我市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汇聚起磅礴力量。
  强组织,坚持党建引领
  “有个好支部、全村能致富,耿店村发展最大的动力源自干群齐心。”6月9日,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说。耿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干群拧成一股绳,多年如一日,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盯住大棚蔬菜种植这个富民强村的好产业,走出了“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立足耿店经验,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有序推动村庄由散变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我市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联、治理相融、人文相亲、规模适度”原则,在部分乡镇和村庄开展试点,对具备条件适合规模化发展的,打破村庄壁垒,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
  在临清市,尚店镇前宅科村建起了乡村振兴绿色田园党建联合体。通过建立区域资源合作机制,绿色田园党建联合体依托各村资源禀赋,突出强村引领作用,制定区域总体规划,促进村庄建设、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公共服务、休闲旅游统筹发展。绿色田园党建联合体发挥现有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周边村,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兴产业,做强富民支撑
  过去,城乡差距显著让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走出农村,成为青年农民谋求出路的首要选择。但在耿店村,党支部“两业”同推的发展模式做强了产业、做大了家业,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今,耿店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先进经验在更多村庄得到推广,让更多的农户富了起来。在阳谷县,为解决村民收入低的问题,刘海子村党支部成员多次到耿店村考察。刘海子村党支部和种子公司签约,建设小麦育种基地,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西湖镇大刘村学习耿店村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蔬菜种植户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增长到15000元。
  为全面开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实践,今年1月,我市印发了《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2年)》。
  我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支持堂邑葫芦、店子灵芝、阿城西葫、斜店黄瓜、许营和董杜庄西瓜、耿店辣椒等一大批规模种植、配套齐全、优势明显的特色区域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创建瓜菜菌产业强镇和名品村。
  聚人才 凝聚发展合力
  乡村振兴需要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像耿店村的“棚二代”那样,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成为“新农人”, 我市也积极探索实施“归雁工程”,引导在外人才带着资金、技术、信息等反哺农村,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冠县柳林镇大杨庄村的在外创业青年杨本凯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带动70多户贫困户脱贫。
  “我们正在建设双训基地,建成后不仅能为本村村民提供培训,还能为前来考察学习的农民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培训。”耿遵珠说。去年,在省委农办确定的全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中,我市牵头负责挖掘推广茌平区耿店村“棚二代”经验。一方面,扶持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棚二代”返乡创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打造人才培训平台,在耿店村筹备建设1.03万平方米的“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建成后可容纳600人同时培训。目前,双训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