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
情感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02828811

  广播体操的诞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仅有39岁。当时,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很多,“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正处在生产建设恢复的重要时期,受迫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发展成本低、效率高、易推广的国民体育运动。
  早在1949年9月21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召开并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规定:“要提倡国民体育”。
  1950和1951年,毛泽东主席曾两次写信给当时的中国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提出“学生的健康问题,必须采取行政步骤具体解决”。
  1950年8月,新中国体育总局筹委会借着苏联部长会议体育委员会邀请的机会,派出了新中国第一支出国访问的体育代表团,希望学习并效仿当时苏联的体育制度。苏联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给了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很大的启发,体操运动就是其中内容的一项。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第九套广播体操学习苏联经验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杨烈(女)发现:“苏联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体操既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服装设备和运动器械,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训练,不同的年龄、性别的人都可以做,都能得到锻炼,所以深受苏联老百姓的欢迎。如果新中国借鉴苏联的体操这种体育形式,或许对改善国民体质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苏联考察回国后,杨烈一直想要创编一套适合全民运动的健身操,她迫不及待地写了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华体育总会筹委会办公室,建议仿效苏联的经验,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
  另一方面,体育总局筹委会也确立了发展体育运动的方针,并且明确规定:“在新中国恢复经济的时期,不搞大型运动,着重抓普及。”
  这份报告立即得到了筹委会的重视与支持,于是,杨烈就开始着手健身操的创编工作。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时任教育部长马旭伦说的话创编健身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照搬照抄苏联的体操也是行不通的,必须设计一套适合中国人的体操动作。
  杨烈创编中国广播体操的决心十分坚定,她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苏联几大城市的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搜集了很多的资料。但刚刚成立的中国,极度缺乏体育人才的年代,杨烈想到了同在体育总局筹委会工作的老同事刘以珍,让她担任创编体操的重任。
  早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大学的期间,刘以珍就坚持做一套叫作“辣椒操”的运动。她在学校每天早上起床,就会拿着录音机去操场上做操,还会有许多同学跟着她一起做,慢慢地做操的人也越来越多。
  刘以珍做的这套“辣椒操”是从日本引进的,是一种随着音乐伴奏的徒手体操,通过广播电台播放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而这套“辣椒操”实际上也就是日本的“广播体操”。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广播体操刘以珍临危授命由于刘以珍熟悉日本广播体操的形式,所以创编全民健身操这项重任并不能难住她。而且能够亲自参与新中国广播体操的创编,让她感到十分光荣。
  创编全民健身操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清晨可以简单地活动一下身体,在学习与工作当中得到锻炼和放松。正因如此,广播体操的动作既不能太复杂,而且时间也不能太长。同时,又要保证人们全身上下都能得到锻炼。
  根据这些基本要求,刘以珍参考日本广播体操的结构,很快确定了国民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基本框架:“共十小节操,时长控制在五分钟。”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刘以珍在日本体操的基础上自创了一节呼吸运动,作为整套体操的结束,也就是民众所熟悉的“整理运动。”
  刘以珍对于广播体操的编排原则是:“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者是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的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者是放松运动来结束。”
  她探索出的这一套广播体操的顺序和思路,成为了以后创编者们共同遵守的准则。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第一套广播体操图解研究专业体操术语创编广播体操不是上体育课,并不是仅仅做做示范、口头讲解一下就行了,而是要通过出版发行“以文字和挂图”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就必须要有配套的文字说明,体操的专业术语等等。
  其中对动作的注释、甚至身体部位、动作方向等都要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术语表达出来,同时又要科学统一,面向全国发行。如果不能统一最终做出的动作,则一定是混乱无章的。
  于是,我们在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上看到了这样的解释:“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的第一节动作“下肢运动”的文字说明。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第一套广播体操图解采用“模特展示+文字讲解”
  第一套广播体操虽然编作了出来,但是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如何向全国各地的人民推广以及教会大家做这套操,又成了一大难题。
  为了促使广播体操的推广更加顺利,中华体育总会筹委会决定向全国发行一套配有文字说明的《广播体操动作挂图》。在制作挂图的时候,刘以珍本来不想麻烦别人,由自己亲自来担任体操模特。但是转念一想,还是应该找一位身材健壮的男模特会更好。
  清华大学的老师马约翰是中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的儿子马启伟从小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让他来做广播体操图解上的模特正会适。
  有了模特展示,再配合文字解说,这套体操图解挂图的实用性才会更强。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广播体操给广播体操配乐配乐是广播体操的灵魂,让音乐和体操动作完美融合起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就推荐了著名的作曲家何士德,何士德曾经谱写过《新四军军歌》。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要有自己的节奏,而且需要连贯,但是广播体操的动作是要分节的,一节和一节之间还要有停顿。从配乐的角度来讲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样才能够让做操的人听得明白。
  给广播体操配乐的时候,要求所配的音乐要随着体操的动作不断的分段停顿,这对于何士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都知道,一首好的音乐需要一气呵成,现在却要求分段停顿,从而在编曲上就没有共鸣。
  音乐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还没有结束,却就要停顿下来,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迁就体操的动作来进行配乐,尽最大的努力让体操动作和音乐完全合拍。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广播体操广播体操正式发布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广播体操》的音乐,每天早晨广播三次,时间分别是:六点四十分,七点二十分,七点四十分。
  在中央的号召下,广播体操一时间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机关部门、厂矿、农村都陆续地推广开。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仅仅半年时间,全国各地已经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送广播体操节目。
  1952,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诠释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要造福于人民。”
  这种全民广播体操的健身形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十分广泛,也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中国广播体操的诞生史:学习苏联,借鉴日本,风靡全国的健身运动广播体操广播体操随着人民需求不断升级然而,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广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反映这套操的运动量已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第一套广播体操动作偏于简单,一节操也基本只有一个动作,最难的第八节跳跃运动也只是跳起来、双手在头上击掌一次而已,这样的动作很容易掌握,很快也让人们失去了新鲜感。
  从1954年3月开始,体育运动委员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开始着手第二套广播体操的编制。7月,中国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
  此后,每隔三四年的时间,就会推出一套新的广播体操,就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延续下来。
  广播体操风靡全国的势头直到1990年发布的第七套,开始发生了变化,广播体操的动作也开始变得复杂化,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密不可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的迪斯科、健美操,和传统的太极拳、气功武术都蓬蓬勃勃地开展,人民群众健身运动的选择性日益丰富。
  1987年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停播了广播体操,为了继续保持与发扬广播体操,国家体委便决定编一套“难、新、美、全”的新广播体操,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第七套广播体操应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