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瑞安绘出生态新画卷
生活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8-12-13 14:36

 清晨,沿着万松山台阶拾级而上,清新空气迎面拂过,盎然绿意尽收眼底;夜晚,漫步在塘河边,两岸景色旖旎,华灯初上的绰影倒映在塘河中……如今,对于许多瑞安市民而言,这样的惬意生活触手可及。因为,身边的生态环境已日渐改善。

 回首改革开放40年,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的40年,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40年,也是环境质量由恶化转向逐步改善的40年。水清了,山秀了,道路更整洁,城市更宜居。这背后,是绿色GDP、节能减排、五水共治、循环经济……一个个环境保护关键词,它们都在努力带着我们回归生态,回归自然。

 环保机构经历“四次变革”,环保职能越来越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被列为全国开放港口城市和环保重点城市之一,从而推动了瑞安环保工作的提速换挡,系列“绿色”措施落地:建立环保专门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制订环保规划,进行环境调查监测,征收、管理、使用排污费,开展污染防治,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监督……

 其中,我市环保部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演变直接推动了瑞安环境的改善。1981年以前,环保部门并不“独立”。1949年至1978年,瑞安县环境保护工作依附于卫生部门,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号召下和1976年温州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的督促下,1978年上半年瑞安县计委配备专职环保干部一人,继而在计划委员会内设环境保护组,1980年组建环保监测站。

 1981年6月至今,环保机构共经历四次变革:1981年6月建立环境保护办公室,标志着环保工作开始自成系统;1984年4月,瑞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瑞安县基本建设局与瑞安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合并为瑞安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7年7月1日,撤县设市,瑞安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瑞安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改为瑞安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0年8月建立环保局,1991年3月单独办公,瑞安市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随着我市环保部门机构改革,其职能也越来越健全,全面开展环境调查监测,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尘、酸雨、噪声布设常规监测站位和监测项目,充实仪器设备,逐步扩充监测网络。同时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以治理废水为重点,同时治理废气、废物及噪声公害等。

 40年里,环保宣传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早年,“环境靠大家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这些墙体标语被刷在农村的房前屋后。从1985年起,我市逐年在6月5日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如今,讲座、公益演出、广播、电影、电视、图片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将相关的环保法规、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从电镀行业整治到“六大行业”整治,监管力度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瑞安的中小企业、作坊越来越多,在经济GDP与绿色GDP之间,平衡的“杠杆”越来越倾斜于经济GDP,环保部门利剑出鞘,从电镀行业开始抓起。

 1983年,电镀行业整治的号角吹响,有关单位提出了实施方案,整顿现有电镀厂点,限期治理污染,严格控制新办电镀厂点与原料供应,34家电镀厂点办理了临时营业的审批手续,并签订了“三废”治理保证书。

 1991年,电镀、印染、制革“三小”企业整顿治理工作如火如荼,我市建立“三小”企业防治水污染整顿领导小组,以莘塍区为突破口,率先开始,进而推动全市开展。

 2006年,在电镀行业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我市建立专人负责、“铭牌”管理、分类管理等监管新举措,规范了电镀污泥统一收集、转移、处置工作。通过整治,全市电镀企业的废水达标排放稳定率在90%以上,污泥有效处理率100%,21家企业建成在线监控系统,并建成了罗凤电镀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2012年,我市部署六大重点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工作,重点开展电镀业深化整治工作,完成制革、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摸底调查工作,制定了各行业具体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市区及温瑞塘河沿线餐饮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完成酸洗加工业环境专项整治、水产冷冻业专项整治等。2014年,我市基本完成电镀、造纸、制革、合成革等四大行业污染整治任务,占地250亩的电镀园区建成试生产,占地143亩的印染园区开工建设,同时不断巩固餐饮业、酸洗业污染整治成果,积极开展塘下霞霖发黑行业污染整治。

 2017年,我市狠抓治水剿劣,积极探索环保大兵团作战方式,集中兵力在塘下、莘塍、开发区等地实施五次铁拳护水执法行动,全域水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并强化环境执法,开展“铁拳”系列行动和“双随机”环境执法,全年累计检查企业2.1万家次,查处案件322起,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加强绿化投入和五水共治,“绿色”底色越来越浓

 绿色,是生态家园的底色。如何保护好这抹生态绿,40年里,我市不断加大绿化投入,城乡发展的靓丽底色逐步呈现。

 绿化数据的对比可直接见证我市绿色面貌的改变。1986年至1989年,全市(县)共造林108600多亩,1991年市区园林绿化面积27公顷。如今,绿色成为了瑞城的主色调,目前绿化面积共62万多平方米,行道树2万多株。

 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溪碧波。去年,在五水共治的更高起点上,我市打响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展现治水新作为,让灵韵水乡再焕新颜。今年6月,我市捧回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县“大禹鼎”。据了解,瑞安承接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站6个,目前,6个省市控站位主要污染物平均指标全部达到Ⅴ类水以上标准,实现销号。

 如此亮丽的成绩得益于系列治水动作的利剑出鞘:成立“剿劣”指挥部,将治水责任落实到1685名市镇村三级“河长”肩上,同时市里选派2300多名精干力量驰援剿劣“决战一线”;创新排污口“四色标识”、取水口“身份证”、“挂管+蓄水池”等举措,聘请“蛙人”、出动“机器人”水下排查、管道内部检修,完成排污口整治10186个,临时挂管25.5公里;结合环保督政和工业治理、服务业整治等八大行动,关停淘汰重污染企业107家、提升入园145家,整治四无生产经营主体37611家,整治餐饮、洗车洗涤等服务业2929家,拆除沿河违章建筑106万平方米……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瑞安这座美丽的沿海城市,正凝心聚力,“改”出生态新画卷。

 一位环保人的工作变化

 今年55岁的原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朝真,已退居二线。回想起自己几十年与环保“打交道”的工作,他说:“能为青山绿水出力,守护自己的家园,这是份令人自豪的工作。”

 1984年,刚毕业的陈朝真来到县环保办任行政管理一职,主要负责环保宣传和环境统计工作,当时,科室里就三个人。

 陈朝真分配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分送《中国环境报》给当时的百好乳业、机床厂等30多家企业。“当时交通不方便,我们时常乘轮船去塘下、莘塍等地,到企业里宣传环保知识。”陈朝真记得,1988年,单位发了自行车,他就骑着“飞鱼”牌自行车下企业送报纸。陈朝真说,当时人们的环保认知并不清晰,经常将“环卫”和“环保”搞混,认为是同一个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瑞安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塘河里的水是能直接用的,陈朝真说。河里常有人在游泳或洗衣服。”然而,90年代以后,瑞安河流的水质开始恶化,人们头脑中“环保”的理念也愈发清晰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渐多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环境污染问题。”陈超真说。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986年,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开始介入,对企业实行环保审批程序。“从一开始入企业开展简单的环保宣传,到挨个走访企业进行环保审批登记,我们的工作内容变得多样而专业。”陈朝真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市开始第一次电镀行业整治,陈朝真也参与了整治。他还记得,第一代整治安装了两个简易池子,加入化学药品,用棒子搅拌,使水变清;第二代采用压滤机和沉淀池装置;第三代引进电解法。后来,设备越来越齐全与规范,企业通过“分散生产、集中治理”的方式推动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90年代末,我市环保整治扩大到六大行业整治。“瑞安的环境由低水平的达标转为高标准的提高,老百姓的环保观念、要求也逐渐增强。”陈朝真说。1991年,环保办已独立成为一级环保局,其工作职能也越来越多样、复杂。“服务越来越走在前头。”这是陈朝真对于职能变化的最直观感受。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今日的瑞安,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一幅生态文明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陈朝真由衷地说。

 大事记

 1978年,瑞安县计委设立环境保护组,配备专职干部。

 1979年,开始锅炉、炉窑的消烟除尘工作。

 1980年,建立瑞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1981年,建立瑞安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在瑞安综合糖厂、化肥厂、机床厂、人民医院、助剂厂、仪表厂、制革厂、药化厂等八个单位,第一批开征排污费。

 1982年,第一次开展水资源调查。

 1983年,瑞安县人民政府批转了环保办公室文件,在全县开始整顿电镀厂点、限期治理污染;瑞安县环境监测站开始水质水体、大气、噪声的调查监测工作,承担了飞云江和内河的例行监测任务。

 1984年,瑞安县基本建设局和瑞安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合并,建立瑞安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下设环保股专管。

 1985年,首次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

 1987年,瑞安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改为瑞安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1988年,建立瑞安市排污收费管理站,成立瑞安市工业环境保护协会,建立瑞安市环境监理所。

 1990年,建立瑞安市环境保护局。

 1991年,开展电镀、印染、制革“三小企业”整顿治理工作。

 1993年,市人民法院在环保局成立环境监督执行室。

 2004年,制定颁布了《瑞安生态市建设规划》和《瑞安生态市建设实施意见》,设立瑞安市生态建设管理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

 2005年,采取全新的“铭牌”管理模式,做到许可证、铭牌、排污费三者统一。

 2006年,建成罗凤电镀中心,建成飞云江水系和温瑞塘河水系的水质自动监测站。

 2007年,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场会暨瑞安市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在瑞安召开。

 2013年,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体系,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加快高排放机动车淘汰更新。

 2014年,电镀园区建成试生产,印染园区开工建设。

 2016年,建成仙降RPF鞋革废弃物处理站及9个工业垃圾收集点。

 2017年,创新的“由部门牵头分类抓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法”和“河道四色标识、企业双色标识的做法”成为温州排污口整治的工作亮点;率温州之先,成功引进央企投资4.35亿建设工业固废与淤泥处置项目。

 2018年,我市捧回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县“大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