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助力体育强国
体育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7892688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在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达到10%—11%,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三大“主科”。
  体育“热”起来了,但热度背后也有隐忧。
  “由于中高考升学的现实压力,中小学校重智育德育、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重考试分数、轻能力素质等功利化办学倾向依然普遍存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李静表示,现实中,中小学生的健康体质监测工作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中小学基本的体育课无法保证正常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兼排球队主教练樊董伟在对县级十几所中小学的走访中同样发现,体育课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课时开设不足、活动组织滞后、场地设施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不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难题。
  “部分家长和教师只注重孩子身体的发育及文化课成绩,忽略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锻炼,缺乏经受艰苦和劳累的磨炼,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樊董伟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还关注到,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增加也对体育场地和器材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囿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学校的训练场地和教学器材都与既有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场地器材资源匮乏等问题逐渐凸显。
  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围绕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带来了建议。
  针对体育师资不足的难题,樊董伟建议打造专业体育教师团队,“针对不同特色体育课程应配备不同的特色教师,同时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及实践互动课程的观摩学习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奥运冠军张雨霏则建议开展“冠军体育课”,让广大现役、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走进学校和社区,提供专业体育指导,同时分享经验、强化师资培训。
  从改变师生和家长的“体育观”出发,李静建议从中小学校长办学理念开始抓起,摒弃功利主义办学思想,让师生、家长树立“无体育不健康、无体育不强国”的理念。
  据了解,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襄阳四中仍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探索力度,除了开齐开足常规体育课,还开创性举办了运动嘉年华、“奔跑四中”迷你马拉松等特色活动,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中设置比赛项目,供个人与班级自主选择参赛,做到班班有比赛、人人参加比赛。
  “‘无体育不四中’,实践证明体育活动广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身体素质也明显提高。”李静说。
  关于体育活动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龙婉丽建议,无论政府还是学校内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资源,不断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力度。当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逐步恢复向学生及社会开放,并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纳入法律规范,缓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供不应求的矛盾,多渠道保障学校体育场馆与设施能够满足基本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此外,樊董伟针对青少年参与度不够导致我国“三大球”发展难的问题,建议加大青少年各项竞技体育比赛开展力度。
  “建议建立健全市、县专项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比赛积极开展。一是完善青少年‘三大球’赛事体系,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三大球’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二是规范体育组织、鼓励发展青少年俱乐部,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樊董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