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信念历久弥坚,生活堪比蜜甜
临沂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28558690

  “传家宝”是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红色是临沂的底色,革命文物是沂蒙老区的根和魂。近年来,临沂坚持教育与宣传相结合,着力讲好红色革命故事。
  临沂市博物馆讲解员高天天说:“当我还是孩子时,父母就经常给我讲,沂蒙山区的幸福日子是党带领乡亲们干出来的。没有党的领导,老百姓怎能抬起腰杆子。如今,我正在把临沂的故事讲给所有来这的游客听。”
  革命文物记载的是革命事迹,传承的是红色历史。临沂发挥革命文物的承载作用、教育功能,重点打造“三个品牌”:党性教育品牌,依托12处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和5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特色培训课程,每年承接各类班次3800个,培训党员干部10万人次;红色展陈品牌,定期举办各类红色展览,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沂蒙精神展馆,“红色基因、薪火相承”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红色文艺品牌,推出柳琴戏《沂蒙情》、电视剧《沂蒙》等120余部红色作品,讲好红色故事,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介绍,目前,临沂正在梳理红色资源,特别是对沂蒙老区中八路军115师、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山东第一纵队的发展历史,中共山东省委、苏鲁豫边区党委、中共山东分局的前后沿革等进行考证阐释,初步形成了权威、明确、系统、一致的史料记载,将全方位展示沂蒙革命历史。
  好日子不是等来的
  沂南县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红嫂精神的诞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董桂虹在沂南县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经营一处煎饼摊。旅游旺季,煎饼摊一天能有上千元的销售收入。在一位游客的启发下,2020年,董桂虹同时开起了网店,向全国各地卖煎饼。“好日子是等不来的。就像以前打仗的时候,胜利等不来,得靠八路军战士和老百姓一起拼。”董桂虹说,如今靠着制作和销售煎饼,她一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不仅能在家照顾孩子上学,吃、住也都方便自在。
  占地2000亩的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由民营企业投资7.8亿元建成。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当地将常山古村群众进行集中安置,保留老村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貌,以沂蒙传统院落的风格改造建设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纪念馆、山东省第二次青代会旧址纪念馆等,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在严格保护革命文物的前提下,临沂着力实施“革命文物+旅游”,规范提升A级以上红色景区26家、红色旅游特色村30余处,临沂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同时,临沂这几年优化整合红色旅游线路,针对党员干部、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编制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引导人们重走革命路线、重温红色故事,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先后推出500多种“沂蒙系列”产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升群众收入。
  把革命文物呵护好
  革命文物是临沂人民的“市宝”。目前,全市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8处、馆藏革命文物3177件(套)、馆藏品1.5万余件(套),建有红色专题纪念馆、博物馆24家,9个县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这几年,临沂坚决扛牢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政治责任,将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出台《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是国内较早以红色精神资源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
  在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的基础上,临沂创新实施以村两委成员为文物保护员的管理制度,配备村级保护员2100余名,覆盖1036处文物保护单位,打通了革命文物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目前,当地正在编制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十四五”规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三年计划,旨在统筹做好保护、管理、运用等各项工作。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发生大小战斗4000多次,革命遗存较多。”王安德介绍,近些年,临沂注重抢救性挖掘、预防性保护,实施文物普查工程,建立统一数据库,分级分类纳入革命文物名录。实施修缮保护工程,累计投入20亿元,规范提升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文物文博单位20余处;实施抢救挖掘工程,从“人、迹、址”角度对革命遗存进行保护,公布市级抗战遗址201处、红色堡垒村(镇)85处。下一步,临沂将以创建沂蒙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为抓手,开发革命文物“智慧云”系统,谋划实施一批修缮保护项目,加强对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管理,保持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