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和矫情无关
生活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9-01-23 12:25

山东广播网小编获悉:谁都有伤的时候;谁都有苦的时刻。痛了,默默,用拳头把心口顶住;哭了,悄悄,用衣袖把泪痕抹掉,把疼,慢慢消化,装作欢乐,把苦,轻轻咽下,换作笑脸,再痛,我们疼在心上,再苦,我们不留在脸上,渐渐我们学会了坚强,慢慢我们懂得了顽强,社会教会了我们忍受,生活让我们懂得握紧拳头,不去哭泣。
 
01
 
小时候每逢过年,妈妈都会给我们姐弟三人分别做身新衣服。一进腊月就做好,放在衣橱里,等着大年初一才能穿。
 
于是,我就天天盼着过年,盼望着能早日穿上那身新衣服。
 
整个腊月,妈妈忙活着蒸馒头,炸鱼,炸肉,买菜。做完这些,赶年集,买水果,瓜子。大年三十早晨,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放鞭炮。
 
晚上,爷爷带着爸爸、叔叔,及孙子们,去家里的祖坟上举行仪式,请逝去的老人回家过年。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和两个弟弟就会被妈妈叫醒,穿上盼望了整整一个月的新衣服,吃过早饭,跟着大爷家的哥哥姐姐们挨家挨户去拜年,到了谁家,都会给把糖或瓜子,塞在新做的衣服口袋里。
 
我和两个弟弟通常会比,谁收到的糖或瓜子更多。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春节,是郑重的,充满仪式感的。
 
后来长大了读《红楼梦》,发现贾府的春节也一样是充满了仪式感的。
 
从腊月的忙年,祭灶到除旧迎新,全家祭祖,阖家守岁,行礼拜寿,进宫朝贺,甚至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一样是充满了仪式感的。
 
很多人看到黛玉葬花那一段,觉得很美,现在想想,何尝不是美在了仪式感?
 
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虔诚地把落花扫起来,装在绢袋里,写了葬花词,然后把花埋起来。
 
而如今,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仪式感。
 
我们的生活多了凑合、粗糙、将就,少了精致、细密、雅致。
 
有人问,仪式感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仪式感其实就是对生活的重视,在餐桌上铺上你最爱的餐垫,精心挑选每一个别致的餐碟,静下心来,优雅地吃个早餐。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和矫情无关
02
 
山东广播网小编获悉:这使我想到那部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开头那个经典的镜头:清晨时分,纽约第五大道上空无一人,从乡下来的霍莉穿着黑色晚礼服,手中拎着一个牛皮纸袋,优雅地吃着可颂面包,喝着热咖啡……
 
一顿普通的早餐,被她吃出了仪式感。
 
有本书叫《遥远的救世主》,后来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天道》,男主角丁元英被林雨峰拿枪指着额头时,还能娴熟自如地摆弄茶道,脸上看不到一丝恐慌,从容地、像举行仪式般地泡了杯茶给自己喝,仿佛不是置身于枪口之下,而是置身于无人之地。
 
电影《金刚》中,那只野兽爱上了一个叫ANN的女子,当四面楚歌时,他还能带着ANN在帝国大厦的楼顶看日出,天边的红云,美到令人心碎的早晨,ANN甜蜜微笑,左手掩胸,试图告诉即将倒下的金刚,这太美了,多么具有仪式感的场景。
 
以上两个例子的仪式感未免有些伤感,接下来,我们说点轻松的。
 
如今浮躁的时代,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慢,一种把生活过得精致的奢侈,一种悠闲的心情,一种不凑合的生活态度。
 
还是从我小时候说起,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傍晚,伴着此起彼伏的蛙鸣、蝉鸣、角落里的蛐蛐声,及鸡鸣犬吠牛哞哞,爷爷会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支张桌子,用紫砂壶泡一壶乌龙茶或者茉莉花茶,慢慢地喝。
 
奶奶则会拿张帆布凉席往地上一铺,我和弟弟,及婶子家的妹妹们躺在上面数星星,看谁数的多。
 
我们躺着数星星的空儿,奶奶会把一大早就放在凉水桶里的“冰镇”西瓜拿出来,切开给我们吃。
 
有时我们几个会做游戏,满院子都是花,不时会有桂花、月季花香袭来。枣树弯曲,麻雀偷驻。
 
高大的梧桐树上,有几个鸟巢。一阵清风拂来,院中各种花枝摇曳如舞,繁星点点。
 
没上过几天学的奶奶竟然找了一块木头,劈成木板,找人写了几个字,挂在老房子门口,那几个字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老屋听夏。
 
听夏,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每晚爷爷奶奶坐下来喝茶,我们几个在星空下玩耍,何尝不是一种仪式?
 
每天的闷热中,想想晚上会有如此愉快的时光,热,也就不觉得热了。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和矫情无关
03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仪式感缺失和匮乏”的年代,很多人的生活不再精致,很多事情流于形式,一点点让生活变得无趣。
 
认真对待当下,对待每一餐,让家里有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那件事情就会变成仪式,值得期待。
 
就像《小王子》中爱上小王子的那只狐狸一样,它对小王子说:
 
“你在同样的时间回来比较好,比方说,你在下午四点回来拜访我,那三点的时候,我就会开始觉得快乐,然后接下来,我就会觉得愈来愈快乐……可是,你如果任何时间都可能回来的话,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在心里做好迎接你的准备……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些仪式。”
 
那么仪式究竟是什么,狐狸也给出了它的答案——仪式,是一件经常被人遗忘的事儿,仪式就是使某一天跟另一天有所不同,让某一小时跟别的小时也有所不同的东西。
 
举例来说,我的那些猎人有一种仪式,每个礼拜四他们都会和村里的女孩跳舞,所以,礼拜四就很特别……
 
比如在我们家里,周六会看电影,周日会郊游,回来后会做披萨。
 
因此,孩子期待每一个周末,周末的电影、郊游,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仪式。
 
而无论我有多忙,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做每一顿饭,用精心挑选的餐具和桌布,会精心摆盘,给爱人和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的菜,这种认真,也是一种仪式。
 
仪式感和金钱无关,并非牛排红酒才是仪式感,仪式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让内心的美缓缓绽放,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是精致地对待生活中的日常琐事。
 
每天去阳台给花儿浇水,看桂花开了,山茶花结了骨朵,栀子含苞待放,看它们一天天都有新的变化,心里充满欢喜。
 
每天早晨,给先生准备柠檬蜂蜜水。用凉水杯装好,他带到办公室,一喝就是一整天。
 
有时会煮玉米,加黄油和牛奶,满室飘香。
 
雨过天晴,蓝天白云。偷偷溜出办公室,到楼底下,拍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
 
仪式感还是每天晚饭后和先生去散步,偶遇火烧云,一种不可多得的惊喜。
 
是睡前看半个小时的书,然后才能满足地,脸上带着笑容入梦。
 
是某个早起的早晨,看见路边带着露珠的野花开得灿烂,摘一把回家,放在花瓶里,满满的欣喜。
 
是阳光、空气、清风、明月、水和食物,是生活中每一个趣味盎然的小确幸。
 
是选一个时间,一家人在阳台看书,喝茶、或者什么也不做,就坐在阳台发呆。
 
生活中,每天都充满着惊喜和快乐,只要用心,日子可以过得很有趣。一切都很美,我们一直向前,奔向美好的时光。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和矫情无关
04
 
女人的时光中,有一些是需要用来浪费的。
 
比如,盛夏,去海边住几天,每天什么也不做,就是看海和发呆,漫步在沙滩捡贝壳。
 
这样的时光,是用来滋养自己的。
 
或者趁孩子不在家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看自己平时没时间看的书。
 
买一束新鲜的勿忘我,插在餐桌上。
 
每一个闲暇时光要过得郑重又随意,充满仪式感。
 
至今仍然觉得,听音乐会要穿正装是音乐史上最明智的决定。
 
正装,穿起来并不是那么舒服,身体上受到某种限制,你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严肃、郑重、庄严,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触碰音乐的神圣吧?某种意义上,听音乐会,也是内心一种仪式感的体验。
 
很多人生活的坍塌,往往都是从“凑合”、“不在乎”开始的。生活的乐趣被琐屑纠葛磨的全无,更无从谈仪式感。
 
谁的生活没有纠结,没有无趣,没有忙碌,没有龌龊? 我也有啊,有烦恼啊,但是我从不诉苦,不喜欢祥林嫂似的,整天诉苦让人厌。
 
早饭后出门上班,门口遇到物业保洁人员在拖楼梯,我笑着打了个招呼说:“这么早啊,阿姨。”
 
一句话引来她的滔滔不绝,她说:“我是农村人呢,没本事,只能干这个,苦啊……”
 
我以时间紧张为借口,赶紧离开。走到2楼,还听到她在4楼说:“俺从小命苦……”活脱脱一个祥林嫂,磨没了别人对她的最后一点同情。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
 
婆媳关系,孩子叛逆,偶尔抑郁,生活本身,是有狼狈和辛苦的,但是,我们仍然要从无趣中寻找快乐,从柴米油盐中寻找诗和远方。
 
就像我的儿子,早餐我给他煎了馒头片,眼看就要迟到了,他仍然用刀叉,以吃西餐的优雅,一口口把馒头片切成小块吃完。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和矫情无关
05
 
那天准备一个有关日本的PPT,提到日本人的精致,网上说,日本人注重细节,活得优雅,一个主妇会有好几条围裙,做饭用的,浇花用的,打扫卫生用的,都是要分开的。
 
我开玩笑说:“我很适合去日本生活,因为我也好多围裙,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都是分开的。不过,我是因为洁癖。”
 
朋友也开玩笑回我:“你不是洁癖,是毛病多。”
 
其实我还有好多家居服,做饭时,坐在客厅里喝茶时,睡觉时,都要换不同的家居服。
 
我是绝对不会穿着做饭的家居服坐到客厅的沙发上喝茶的,也不会穿着客厅的家居服到卧室睡觉。
 
朋友是个粗线条的人,生活中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她那种生活方式,也是轻松愉悦的,是被另一部分人艳羡的。
 
可见,生活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没有对错,只是理念不同。
 
也有人会问我“你每天买书,买花,有什么用?多浪费钱,还不如买点水果吃。”
 
问这些话的人觉得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没用的小情调,我却觉得,花一点额外的钱,换得身心的愉悦,换得一种仪式感,是很值得的。
 
有人会认为这是矫情,是装B,其实,就是做了很多无用但有趣的事儿。
 
一直喜欢看村上春树的书,喜欢他说过的那句话: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也喜欢他发明的那个词——小确幸。
 
他在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写道,如果没有这些小确幸,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他说他的小确幸是:
 
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
 
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
 
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
 
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站在厨房里一边用刀切片一边抓食面包的一角……
 
山东广播网小编获悉:而他的御用翻译林少华也说了在乡下的小确幸,是清晨忽然发现自己栽的牵牛花举起了第一支紫色的小喇叭,中午钻进黄瓜架扭下一根黄瓜没洗就“咔嚓”一口,静静凝视一片金黄色的银杏叶曳一缕夕晖缓缓落下……
 
这些小确幸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对待生活的一种仪式感,一些看似无趣的小事儿,却有不容易被人发觉的乐趣。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单位有一个印尼人,是穆斯林,每天他会虔诚地跪着祈祷。
 
会有斋戒月,斋戒月里,每天太阳落山以后才吃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理解他这种行为。后来终于明白,斋戒,做礼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仪式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
 
任何时候,都要尽量把日子过得精致。
 
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只要你有一颗诗意的心。山东广播网小编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