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科技领航创新动力澎湃向深蓝
威海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36418984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无论是面对经略海洋的重大政治任务,还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面向“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推动全市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是我市走向“深蓝”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海洋强市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
  近年来,从“科技兴海”到“科技领航”,我市始终将科学技术作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海洋产业,有效布局、集聚和配置海洋科技资源。近年来,进一步规划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集聚创新资源、优化产业生态,努力实现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正是在科技引领下,我市海洋产业的‘三链’融合不断加深,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全市涉海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到296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191家,拥有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236家,一批龙头企业和突破性技术成果脱颖而出,科技创新对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我市的态度始终如一。刚刚出台的《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市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要达到160个以上,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0家以上,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洋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目标既定,怎样实现?海洋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为我们明确了路径和抓手——在抓好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科技金融上发力,激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激活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向科技创新要内生动力,就要在平台建设上发力,以更多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的广度和厚度。
  “科技创新平台汇聚全链条双创要素,具备技术研发与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与培训、创新基金与投融资等四大功能,可以高效推进哈工大高端人才和科研成果向威海延伸、汇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能帮助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董事长张文丛说。
  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围绕海洋产业发展,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黄海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15个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落户威海,60多家涉海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威海高层次、国字号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表示,对照会议要求,我市还将加大与涉海高校、院士专家的大走访大对接,并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行机制,从软、硬件两个条件进行支撑,让技术创新的“原始资源”加速汇聚。
  平台落户,成果落地。创新平台汇聚成链,也推动了海洋产业科创成果的快速转化。
  作为一家成立只有两年多的年轻企业,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成长飞快。2019年底才接到第一个生产订单,今年的产值已达2000余万元,订单更是突破5000万元。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众多技术成果为支撑。
  “公司的核心创始团队是哈工程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球水平最高的水下自主机器人(AUV)竞赛上获得冠军的研发团队,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锦亮说,两年多时间,智真海洋科技已将技术转化为十余种高端海洋装备及核心部件,填补了多个市场空白,推动着海洋无人装备领域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活动角度看,成果转化受技术、市场、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参与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如何实现成果的有效落地、快速产出,更能看出一座城市的水平。
  今年以来,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我市持续开展企业进平台、平台进企业等活动,将企业现实需求与平台智力优势相结合,推动更多如“鱿鱼掏黄技术”等成果通过政府“搭桥”实现。
  必须看到,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科技成果研发投入高、投资转化慢是共同的难题。对于很多初创期的企业来说,资金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发力海洋金融正是时机。“我们将综合运用银行、保险、证券、多元化融资等渠道支持涉海企业发展,对于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涉海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共同研究量身打造符合涉海企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同时吸纳社会资本力量,积极筹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助推海洋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的蓝色速度。”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杨芳表示。
  发力科技金融的实际成效,已经在企业发展中初露端倪。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基金一期规模1.5亿元,坚持自主研发医药新产品的汇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基金首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3000万元。
  “接受投资后,我们一方面推进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了临床特需的小分子靶向新药的研发进程。”汇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原婳婳说,基金资金的注入使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目前位于南海新区蓝色产业孵化器内的汇瀚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而首个1.1类小分子新药开发也已进入临床前研发尾声。
  目前,全市已有3家银行机构成立海洋特色支行,22家银行机构开办“海域使用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海洋科技金融服务业正快速成长,全力助推企业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