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
读书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9-06-13 14:09

山东广播网透露出的讯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的就是学习后要实践,学过不实践,等于没学,缺乏实践的学习也是毫无意义的。引申一下,可以理解为人生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
  
  很多人都会说自己一直在学习,只不过不全是拿着书本,而是通过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等不同的方式。还有人说,跟人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是的,都很对,学习不是光拿着书本这一个途径,有的时候跟一个智者交流,收获的会比一本书更多。
  
  在知识付费的年代,会有人觉得读一本书的收获来得太慢,且还要看个人的领悟能力。大家都热衷于干货分享,热衷于网文的转发收藏,热衷于十到二十分的有声听书。这看似是一个很时髦的做法,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诚然,在全民知识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想说,这种方式,我们可能得到的更多的是信息,而不是可以转化成为己所用的知识或者能力,因为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
  
  《这样读书就够了》原以为是一本教授拆书稿的书,或者是读书指南什么的。认真读了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它是怎么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书。全书用了四天时间,仔仔细细读下来,很多的观点,颠覆了我以前一贯固定认知的读书思维。跟朋友推荐说,公司中层员工其实都是可以拿来读读。这本立意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书,其中却包含了诸多管理思路。
  
  作者赵周,拆书帮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邀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着有《拆出你的沟通力》《这样读书就够了》等书。
  
  绝大部分寻求高效读书的人,其实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花在书本上的时间多,但是并没有到得到高效的回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善于读书,但是他们一定擅长从经验中学习,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
  
  学会为己所用
  
  为什么现场培训比书贵?
  
  妹妹是搞摄影的,除了买书学习,她还会不定期进修培训。有次她告诉我,报了一期学习班,学费八千多。我以为至少要学习一到两个月,然而只是一个周末的时间。两天的收费在普通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当时心里就在想,这是多有名的培训师,两天时间能实际学到什么,技能上会有那么大的提高吗?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定价30元,而德鲁克学院在北京召开的同主题公开课,两天学费是4800元。
  
  是不是作者们都保留了一些关键内容,在书中不写出来,只是在培训的时候透露呢?还是我们人傻钱多?答案是否定的。
  
  看了书中赵周老师的讲述,我理解了现场培训的作用。虽然不是百分百的赞同书中所说现场培训的功效,但是,从经验角度,精心设计的现场培训的确往往比自己阅读更加有效。
  
  图书 = 核心知识 + 书面表达
  
  培训 = 核心知识 + 口头表达 + X
  
  山东广播网透露出的讯息:根据认知科学研究,对于同样的信息,通过视觉输入(书面)或者听觉输入(口头),差别不大。因此可以认为:
  
  培训 = 图书 + X
  
  由此可见,同主题的图书和培训课程的差距就在于 X。
  
  X 为什么这么宝贵?因为这个过程包括学习者激活和反思过往的经验;多人交流的集思广益;即学即练,给学习者提供练习技巧的机会;通过现场反馈,专业点评,能很容易地加以应用和实践。现场聚焦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此处的 X 就是本书讲述的重点,教育术语就是 “挪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书中叫 “拆为己用”。也是作者提倡的RIA便签学习法。通过由拆书专家引导完成阅读拆页、讲解引导和拆为己用。达到培训与阅读相同的效果。
  
  RIA标签学习法三个环节
  
  学会正确提问
  
  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一种提问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常用 “为什么” ;另一种提问是为了进行有效的学习,用 “如何” 。如果女朋友跟你说要分手,你想尽快结束的话,那就问 “为什么” ,她会给你一百个充分且让你无力反驳的理由,因为你得到的八成是 “结论” ,除了痛苦和困惑,没有答案。如果你换成 “如何” ,她同样会给你一百个充分且让你无力反驳的要求,你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既不痛苦也很明确,努力做好就行了。
  
  一种回答是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另一种回答是能够促进正确的思考。不是问 “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而是问 “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把 “为什么我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换成 “我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的” 。
  
  我们长期生活在无处不在,需要正确答案的空间里,时刻被提醒要重视正确答案。而不去思考这种答案需要与否,合适与否,大家都处于一种 “知识消化不良症” 里,得到答案跟没得到一样,读了书也没读一样,记了笔记跟没记一样。
  
  正确答案貌似满足了好奇心,实际上把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热情转化成记忆事实知识的苦差。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转化不成自己的能力。
  
  因此,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尽力内化和实际应用。
  
  学会有效沟通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如果脑子没坏,智商过得去就行;但如果情商太低,那就是硬伤。
  
  很多武侠小说里祖师级的人物,最后都会上升到一定的忘我境界,他们使出来的已经不是某一个具体招式,说出来的话也是深奥难懂。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能学会十八般武艺的弟子,都可以归结为资质太浅。但我想要问的是,师傅在教授过程中,有没有做到真正的实时引导,有效沟通。
  
  没有人天生就是沟通能手,没有谁天生就有领导才略。
  
  但是在职场工作中,这项技能又尤其的可贵与重要。同样的一件事情,懂得沟通与沟通欠缺,最后的结果会差之千里。
  
  山东广播网透露出的讯息:书中列举了一个上司与下属的沟通案例。作为后起之辈的田野,为了让习惯只联系单一客户方的下属约翰,认识到单一联系存在的弊端与不足,认同自己在维护客户方面的观点,进行了一次旨在要求他跟客户方多个负责人并行联系的谈话。这段对话中,田野通过巧妙的问话,让资历比他老的同事明白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危机与风险。通过交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之心甘情愿的接受意见及建议,最后完美的推动了工作。
  
  读书,不管是精读、通读、断章取义的读,都只是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我所用。用学习得来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一种能放之四海皆准的元能力。本书中的很多观点,我们可以认同,也可以摒弃,不管怎么样,其中传达的精髓,在我看来有很多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