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读书?
读书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591317749

  为什么读书?该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读书?
  这三个问题堪比读书界的终极三问。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是因为读书的收益期长,而且过程枯燥无聊。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是因为找不准前进方向,浩瀚书海又让读者眼花缭乱。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读书,拿起一本书来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全部读完。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读书三问上,怎么才能解决这三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把读书的优势最大化?答案就藏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中。
  这本书的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脑科学家,他酷爱读书。所读的书涉及哲学、小说、历史、政治、社科等多个领域。在他看来,读书是锻炼大脑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读书可以了解许多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为什么读书?
  读书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与其他方式不同,通过读书获取的信息密度最大。但是这个过程相对于其他渠道来说并不轻松。于是很多人放弃读书,转而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该如何改变,让自己爱上读书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读书的好处。
  读书的人,经历更丰富按部就班的上学,按部就班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结婚,最后按部就班的等死。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岂不是对自己的辜负?然而我们普通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亲身体验不同的人生路径,久而久之会形成固定的想法和逻辑。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人生经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体会大师对于人生的感悟;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方法。想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看见更加广阔壮丽的人生风景,读书是最好的方法。
  读书的人大脑更健康信息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过载。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就成为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多数人习惯于从网络、电视等渠道获取信息,这些渠道看似方便快捷,但是对于培养思考能力来说作用不大。
  另外这些渠道中包含的信息都是经过别人加工整理的过的,也就是说接收到的信息都会包含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而读书则不同,需要读者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去整理收集信息,之后还要不停地咀嚼才能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脑不断地思考,通过读书长期培养思考能力,无疑会让我们的大脑更加健康。
  读书的人更善于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靠经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经验要么来源于前人总结,要么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个人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获取的经验是有限的。而通过读书则可以快速且高效地获取他人经验。
  老话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读书吸取到足够的经验,然后用这些经验去指导生活实践。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和优势。
  读什么样的书?
  著书立说是为了传递信息,而表达则是人的本能。自从文字创立以来,书籍就成为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的知识传播方式之一,留下来的书籍数量更如浩瀚星海。如何确定哪些书有价值,就成为读书的首要目标。对此,茂木健一郎给出下面几个建议。
  读经典书一本书从开始写作到最后出版,都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而经典书更是名家大师倾尽全力完成的,其中包含的对人性的思考、对科学技术的总结等等,无不是当时最顶尖的文学精华。对于现代人来说,通过这些经典文字,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所处时代的技术,感受他们的情感。
  就拿国内近代大师鲁迅的作品来说。他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经历旧的社会道德崩溃与新的社会道德形成。再加上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这种思想上的冲击现代人是没有机会体会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鲁迅的文章,通过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来感受国人思想上的变化。
  读顶部书人类的足迹遍布全球,这造就了不同弄文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思想差异。在各个文化的顶端,总有那么一群人通过著书立说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方法。通过阅读这些顶部书,会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和二十四史,哲学领域中的尼采、黑格尔,自然科学领域的达尔文等等。通过无数先人和大师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思考的结果。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逐步提高我们的能力。
  如何读书在开篇提到的知乎热门问题,表面上看人们关心的是读书,其本质还是希望自己变得更高。但是大脑不喜欢长远规划,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让大脑提前感受到乐趣。茂木健一郎将读书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不分领域的杂读书籍是大脑的养料,然而只读单一领域内的内容会在我们周围形成信息茧。在这个信息茧内,我们是看不见外部信息的。要想打破这层茧,最好的方法就是部分领域的杂读。世间万物的道理大抵相同,专注于某一领域是成功的关键,但是免不了出现暂时无法处理的情况。
  通过杂读来获得灵感是个不错的方法,古往今来,无数大师和先贤们都是博览群书。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更是其中佼佼者。杂读的最大优势在于开拓读者眼界,过分的专注会影响看问题的角度,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读其他领域的书会破除这种情况出现,帮助读者打开“上帝视角”。
  同时阅读多本书小孩子被告诫读书要一本一本地读,从头到尾地读。但是却忽略一个事实,即仔细阅读有时候会因为内容乏味或过于高深而无法引起我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就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读书很无聊”的心理。
  做任何事,兴趣都是最重要的。读书也是同样道理,在读一本难以理解的书时,最好的方法不是强迫自己读下去,而是暂时停下,换一本轻松点的书去读。
  同时阅读多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类型。有人喜欢高深的内容,有人喜欢严肃的内容,有人喜欢浪漫的内容。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同时阅读多本书可以方便对比,找到那些让自己读起来最轻松、最感兴趣的内容。
  找到自己的思想轴心我们的三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而逐渐变化。有时是好的变化,有时是坏的变化。如何保证自己不会变坏呢?
  答案就是通过读书找到自己的思想轴心,在人生旅途中,只要保证自己不会偏离中心即可。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他来说,要想保证唐王朝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史书就是他的思想轴心。
  与阅读量大的人交朋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挑选合适的书籍去阅读有时是件难事。通过与阅读量大的朋友交流,可以获知其他领域的好书。比如听自然科学领域的朋友讲最新的知识,听小说领域的朋友讲最近热门小说。
  在信息交流如此发达的年代,诸多听书APP也是非常好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很多APP都有自己的音频内容,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听完一本书。对于时间有限的朋友来说,在通勤路上、工作间隙就可以对一本书的内容有基本了解。
  学会速读经济学中有个重要概念,帕累托法则。即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占整体的20%,不重要的部分占整体的80%。在这里,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读书。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在读书过程中找到最重要的20%即可。通过速读将论点部分整理为书的框架,对书的内容有基本了解,剩下的论据部分可以略过不读。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却仿佛镜中花水中月那般虚无缥缈。要想成功,读书是最佳途径。通过读书,可以为大脑收集信息;通过读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方式;通过读书,可以找到人生的前进方向。
  培养自己热爱读书的习惯,不要害怕忘记,因为我们读过的书终究成就我们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