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9-09-03 14:42

电影配乐按职能又分音效类的音乐和歌曲类的音乐,前者多为实验性的声音片段,其音乐性较小。后者则多为主题性音乐,它跟故事主题紧密相连。
  
  不管怎么说,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要避免一个认识误区:有电影音乐总比没有好!有些电影就不适合电影画外配乐,像“现实主义”类的电影。其故事中的音乐也要慎用,搞不好会起反作用,破坏真实性……一、电影音乐的叙述作用叙述类电影音乐的创作类似于美术里的素描——看山画山,看人画人。这种配乐在好莱坞商业片体系下很常见,从早期的默片到后来的动画片再到后来的纯类型故事片。我们在电视里经常会看到一个交响乐团为一段视频即兴配乐的场面,那就是在“临摹”呢!
  
  叙述类电影音乐具体又分叙事和抒情两部分,这点又相当于歌剧里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比如说我们在看《猫和老鼠》时,两者在追赶时,音乐会激烈而紧密,而当猫受伤后一个人时,音乐又会舒缓而忧伤……叙述类电影配乐在好莱坞商业大片里更是常见,像“碟中谍系列”、“英雄联盟”系列,怎么说呢,这类电影情节走到哪音乐就会走到哪,因此,单是听这类电影原声大碟,就相当于听了个故事了,它们的主体性很强。
  
  当然那些擅长拍艺术片的导演也会用到这种配乐方式,比如说黑泽明的《罗生门》:电影故事中的事件分多个人讲述,其中包括农民、武士、巫师、被害人等等,于是,电影音乐围绕着每个叙述者不同的性格做了配乐,堪称“音乐素描”的典范。
  
  《罗生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相应的音乐刻画二、电影音乐的催化作用电影音乐的催化作用其实是电影音乐抒情的延续与深化,它通常出现在电影人物情绪的高潮点,催化的自然是一种情绪——看过《泰坦尼克号》的观众没有不记得那电影高潮时的音乐旋律的,为《教父3》结尾的枪击悲剧落泪的观众也决不能忽视那个段配乐(配乐选自音乐剧《乡村骑士》)……想起那些经典画面的同时,我们脑子里也会回想起那些经典的旋律配乐当然,这种情绪的催化不光限于悲伤、激昂,也包括绝望、恐惧、混乱、烦躁、崩溃等等,像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里宇航员穿越时空时那段抽象扭曲的弦乐;《2001太空漫游》电影剧照像维姆·文德斯《爱丽丝城市漫游记》中通篇伴随的城市噪音;像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结尾女主角精神崩溃后的噪音处理等等。
  
  《穆赫兰道》电影剧照这些配乐(或声音处理)均起到了一种情绪渲染的作用,它让悲伤的人更悲伤了,让病态的人更病态了!
  
  三、电影音乐的提示、暗示作用起提示、暗示作用的电影配乐跟起催化作用的音乐略有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伴随情节出现的,而是在情节之前就出现了。这点在那些恐怖片里出现的再频繁不过了——当片中的人接近一个城堡或某个危险区域再或者某件不好的事情要发生的时候,你会先听到让人恐怖起鸡皮疙瘩的音乐响起,比如说蒂姆·波顿《断头谷》里的骑士进入那个村庄前,《断头谷》电影剧照,1999比如说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里杀人企业家再次和情人在那个旅馆约会前(约会即是一场谋杀),《看不见的客人》电影剧照,2016再比如说周星驰《功夫》里,周星驰去那个精神病医院接那功夫高手时响起的音乐……当然,这种提示音乐也会用到喜剧片里,比如说某个滑稽的人要闹出点滑稽的事儿前,一些滑稽轻松的音乐就会先出现,为这种氛围或情节做好铺垫,伍迪·艾伦的大部分电影音乐就是起到了这种作用。
  
  另外这种配乐手法已经被商业片用烂了,随便拿出个国产喜剧片都这一套,在此不做例。
  
  四、电影音乐与视觉组合产生的节奏美感有些电影配乐跟电影故事情节关系不大,跟抒情渲染或提示暗示也没半毛钱关系,但它还是出现在电影中了,而且视听效果很显着。显然,这种配乐以及其伴随的画面对观众是纯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我把这种音乐称为“电影里的MV”!
  
  这种电影里的MV的魅力有多强,节奏感有多刺激,看看印度电影就知道了,随便一个《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做饭场景,一个《地球上的星星》里的课堂情境,一个《神秘巨星》里的煽情哭,人家都能拍成赏心悦目的MV,让人了解剧情的同时,酣畅淋漓地享受了视听,休息了脑子。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MV段落西方的导演热衷于这种电影MV的也不在少数,像大卫·林奇、昆汀这类选手,他们会把自己平时喜欢的歌曲搁到电影中,专门设计出一个情节段落,一方面演戏了,一方面发自己情怀了。
  
  《蓝丝绒》电影剧照,1986大卫·芬奇自身就是拍音乐录影带出身的,看他的电影,几乎每个段落都充斥着音乐MV的影子与节奏感。
  
  《社交网络》电影剧照,2010(注:大卫·芬奇电影中几乎每一个情节段落都具有超强的音乐节奏感)
  
  五、电影音乐的风格与时代性抛开电影音乐的职能与性质,它本身也是随着创作者的个人风格以及时代背景变化而变化的。
  
  先来说电影配乐的风格,我们拿1982年的《银翼杀手》和2017年的《银翼杀手2049》做例比较——前者导演斯科特在配乐上找来的是玩摇滚、野路子出身的音乐家范吉利斯,于是整部电影的配乐充满了试验电子的味道。
  
  这盘音乐原声大碟即便是在那些纯概念性的音乐专辑里也算很另类了!当然,音乐的这种试验电子风格(在本人看来)完全吻合了电影那种“赛博朋克”式的画面感与思想核心,于是成就了这部伟大的科幻片。
  
  《银翼杀手》电影海报后者是“银翼杀手”故事的延伸与后续 ,距上次拍摄已经是过去35年了,导演换成了新秀维纶纽瓦,电影音乐创作则换成了科班出身,主攻商业片配乐的汉斯·季默(Hans Zimmer)。他的配乐当然没的说,找不到什么瑕疵,但音乐相对35年前的《银翼杀手》显得更主流了,更中规中矩了。在个性与实验性的削弱的前提下,其主体性更加明确了。
  
  《银翼杀手2049》电影海报,2017原声音乐风格转变的另一个极端例子是“生化危机”系列——从第一部电影音乐找来的玩重金属的“玛丽莲·曼森”开始向后一路过度,那简直就是摇滚往流行的过度,当然这个过度也是随着电影风格的转变而转变的。
  
  《生化危机:启示录》电影原声封面当然,电影配乐风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毕竟它不会占电影思想的主导地位,不会对电影产生决定性影响。换句话说,大卫·林奇拍犯罪心理片会配哥特乐,基耶斯洛夫斯基会用管弦乐,而迈克尔哈内克可能干脆不用音乐,这完全取决于个人风格与习惯而已。
  
  而谈到音乐的时代背景就不一样了,库布里克87年上映的关于越战的电影《全金属外壳》,配乐者(库布里克的女儿)大量选取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自然,那个时代美国的相当一部分摇滚乐也是建立在反战基础创作出来的,这个选取可不能随随便便找,配乐若是用了80年代的“后朋”,那绝对是不伦不类的!
  
  《全金属外壳》电影剧照,1987再比如说李安的《断背山》,电影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乡村,自然,乡村音乐是原声配乐的首选,若换成电子乐,那味道就全变了!
  
  《断背山》电影剧照,2005关于配乐风格与时代主题脱节的反面教材有的是,在此就不多说了。
  
  纵观西方电影史,其电影配乐越发走向了一个主流商业与个人风格化创作并行多元发展的趋势,这有赖于电影发达国家电影艺术风格多元化的发展。换句话,电影风格的多元化带动了电影音乐的进步与创新。山东广播网社会各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