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制约瓶颈重振往昔荣光
枣庄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62084913

  打通制约瓶颈重振往昔荣光
  ——省举摔柔中心主任毕明军谈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山东举摔柔有多牛?
  山东奥运首金就是女子举重运动员林伟宁在悉尼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从悉尼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几乎每届都有1枚奥运金牌进账;全运会金牌数届扮演山东军团“主力军”的重要角色。
  但进入里约奥运会周期后,举重项目下滑明显,摔跤和柔道项目的奥运贡献度也没有起色。如何使重竞技项目重返国家强项行列,成为山东省举摔柔管理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要课题。
  为此,结合本届省运会参赛情况和竞赛成绩,省举摔柔中心主任毕明军对举重、摔跤、柔道三个项目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发展方向和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据介绍,举重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是山东竞技体育的传统基础大项。目前,我省这三个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总体良好,总在训人数(注册运动员)达4400多人。其中,男女子自由跤和古典跤共计2100人左右,柔道有1200人左右,即使是目前比较困难的举重项目也有1100人左右,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山东的人才基础非常雄厚,均整体位居全国前列。
  毕明军分析说,我们的优势在于,一是得益于省内各市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举摔柔三项目都有6至8个地市稳定开展,并且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基层教练员做支撑,能确保每周期源源不断地向省队输送新鲜血液。二是在省市体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省近年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得力,一批批省队退役队员充实到地市给当地队伍带来了新活力、新动能,有力带动了本周期成绩的提升。
  “补短板,强弱项,打造顶尖的竞技队伍,我们必须在继续巩固优势基本盘的同时,要直面所存在的不足。”毕明军直奔主题。
  他说,省内各市训练比赛的目标和省队的目标衔接不够,没有形成上下贯通的一体化训练体系。主要表现在省队主要备战全运、奥运等国内外大赛,而各市则主要以省运会为备战目标,这就导致其训练理念和方法同省队有所偏差,导致训练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倾向,对后备人才的长远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外,目前,我省重竞技项目的青少年赛事较少,年轻运动员缺少赛事锻炼的机会。
  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地市队伍在科研、体能方面也还存在不够重视或方式方法不得当的问题。
  如何打通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建设一体化的竞训体系?
  毕明军表示,省举摔柔中心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
  第一,采取大集训、挂靠地市等灵活方式,建立举摔柔三个项目的省二线队。此举的目的是让各市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理念同省队更好衔接,加强省队对地市队伍的引领带动作用,减少运动员进入省队之后过度、适应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大幅提高青少年赛事。在原本年度锦标赛、冠军赛的基础上,启动省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比赛。通过分区域、交通圈等竞赛方式,为省内各支队伍打造更多切磋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第三,向省体育局建议,对二十六届省运会重竞技项目的年龄和组别设置进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调整,调动地市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第四,尽最大努力,加强对各市科研医务和体能训练方面的支持。包括邀请地市教练员带队员不定期到省队代训,以及定期组织教练员以及复合型团队教练员培训班等举措。其中,培训会加大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现场来现场指导现场教学的频次,真正让各市教练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最后,毕明军总结说:“本届省运会办赛任务的完结,这仅仅意味着后备人才选材和培养工作的开始。中心将切实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保证山东重竞技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