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发展趋势
资讯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00996130

  由于报纸有出版周期的限制,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也很复杂,广播新闻应该继续进一步发挥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的优势。广播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编辑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新闻,并保持跟踪报道,尽可能真正做到第一时间播报正在发生的新闻,为受众提供最新鲜的新闻信息。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是广播新闻的基本要求。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降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新闻广播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点——时间的严格限制。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播出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合理、辩证地认识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全面详细地进行表述,应该简要的就要简明扼要进行表达,尽可能做到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限于疏漏。在编排提炼新闻时,要注意字词的准确,避免出现听众难以理解而导致信息传播滞后的情况发生。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可以运用消息的经典模式——倒金字塔结构。即先发核心信息,再一条一条地慢慢把事情交代清楚。倒金字塔结构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要的新闻点,之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
  
  面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重重包围,广播新闻应该推陈出新,深化广播新闻的改革,提升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在保证节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使节目的表现形式多元化。
  
  在报道内容上要贴近群众,要选择听众欲知而未知的热点、难点话题,了解不同层次听众的不同需求,向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在报道形式上要积极互动,不仅包括主持人和现场记者的互动,及时了解现场情况,而且还包括与专家的互动,对事件加以正确分析;同时也包括与听众互动,了解听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反应。实现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这既是广播媒体的责任,也是加深听众对广播新闻认可的重要手段。全流程编辑播出系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创新技术成果。这套系统整合了文字处理、音频剪辑、串联单生成、播出工作站等功能,功能覆盖了广播新闻制作的全流程。引进此项技术,使媒体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增加广播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竞争力。
  
  在全媒体时代的竞争环境下,广播新闻应充分利用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供的优势资源和便利条件,在丰富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地拓宽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
  
  在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时,广播应在单纯转播电视新闻、报纸报道内容的基础上,对电视和报纸已经丰富的新闻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并且展开热点话题讨论。也就是说,广播新闻在传播新闻的同时,还要与听众进行不同形式的互动,探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广播新闻的热点内容同样可以选自新型媒体,例如网络,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扩大广播新闻的覆盖范围。网络所传递的广播声音更为实体化和立体化。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更是为广播新闻借助手机平台传播提供了技术基础。创办手机广播,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受众广的优势扩大广播新闻传播面。手机广播超越了地域、时间、电脑设备的限制,把网络媒体、电信运行商和广播电台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实现跨媒体传播。
  
  “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经典理论,该理论认为电视是人的听觉、视觉的延伸,新兴的智能手机是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的共同延伸。智能手机系列比手机有更大的发展后发力,是因为相比于电视,它增加了人们的触觉感知,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媒体参与感。同时,会给人一种自我主导的错觉,使人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更积极地参与智能手机系列媒体的互动。广播新闻要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在人们对广播媒体的可触及度或者说是参与的便捷度上下功夫。
  
  要能动地培养广播受众,打破媒体自身的死角。广播新闻应该更多地尝试使用电视或者网络这类热媒体来为其自身做广告。很多广播媒体人会认为“广播本身就是媒介,为什么要浪费自身的资金来给其他媒体添砖加瓦”,其实这是一种传统思维的误区。中央电视台2012年下半年对全国受众的抽样调查显示,电视媒体依然稳居榜首,广播媒体在传统的五大媒体中垫底,与200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受众渗透率下降了3.68个百分点,而网络媒体却有33.71个百分点的涨幅,手机、车载电视、户外媒体等更是横空出世。广播确实是媒体,但是不得不承认,广播新闻在受众占有率上有明显劣势,所以更要认真地借鉴其他媒体发展的优势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要利用其他媒体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广播新闻自己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