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知识学习
读书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9-07-26 15:31

山东广播网调查队获悉:相信大多数人在刷微博时,都是迅速的一扫而过,有时一条信息还没读完,下一条信息就已经摆在眼前了。阅读公众号内的文章也是如此,订阅了很多自觉有用的公众号,每天微信的订阅号栏里不停的通知某某公众号又更新了新内容。
  
  有人做了如下统计,2012年年末,“简书”上线,“今日头条”上线,“知乎”开放用户注册,微信推出订阅号。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提供知识服务。人均每周上网时间大幅增加到25小时,阅读一篇文章的平均用时却降到57秒。
  
  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活在这个知识获取如此容易的时代,是幸还是不幸?
  
  有网友说,所有关注的公众号资讯什么的,都是别人的看法,自己都快要失去辨别和思考能力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这些唾手可得的信息,对我们而言,也越来越不值钱了。
  
  知识碎片化,对人们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人们习惯于获取被媒体过滤提纯或者精心设计过的内容,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虽然获得资讯更便捷了,但却没有获得知识,丧失了独立思考,自我总结和系统化的能力,没有了深度思考。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天时就谈到了知识碎片化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对来自网络的观点全盘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拿网络上别人的只言片语来堆砌自己的世界。
  
  我俩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小A,和他聊天时你会发现他的想法都来源于公众号文章、抖音等。看电视必须开弹幕,弹幕怎么评论电视作品和演员,他就附和并记下来,和我们再次谈论的时候就拿出来说。
  
  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知识越来越没用。
  
  山东广播网调查队获悉:现今最流行的视听类知识课程,最常用的就是将各类观点告诉我们,让我们无条件的接收,乍一听,十分受益,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自己都忘了学到了些什么。这些课程实质上是一个被动输入的过程,还无需大脑的进一步思考处理就储存起来,很容易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里。
  
  正如《这样读书就够了》中赵周老师所说的,知识不值钱。网络上的信息充斥着大量的通用知识,而这样的知识大多是低效的,不能为我们个人所用的。
  
  在各种知识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我们很容易迷茫。我认识一位朋友,简直是一个屯课达人。看到公众号、朋友圈里的课程宣传文案,总觉得自己需要补充相应领域的知识,然后就剁手下单。对那些免费的课程更是来者不拒,比如excel进阶、简笔画等课程。现在他屯了理财、写作、阅读等好多领域的课程,却没有一个课程是完整听下来的。
  
  像我这位朋友,之所以陷入屯课的漩涡,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缺乏是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习知识时没有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这也就是为什么报了那么多课程,却对我们并没有实质性帮助的原因。
  
  另外,碎片化学习某种程度上也是接受已经总结好的结论,这也许就是碎片化学习没什么效率和收获的原因。
  
  告别懒人思维,不做拿来主义面对一个问题,人们渐渐习惯了质疑-求证-得出结论的环节,从新媒体接收到的结论是他人的,你只是记住了结论,而不是自己思索出来的。这也养成了我们现在看一篇文章,往往喜欢翻到最后直接看结论的坏习惯。
  
  很多人在朋友圈或公众号看到一篇有共鸣或者感觉还不错的文章时,喜欢把文章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但你是否发现,有些人是直接转发到朋友圈,有些会粘贴一些文章中有共鸣的句子转发到朋友圈,还有一些人会在转发前先写一些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触。
  
  不知道你是哪一类阅读者?个人建议,如果你读完一篇文章后,想不出这篇文章内容对你有什么用,或者说不出什么感想,即使再有共鸣也没必要转发。
  
  按照知识体系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
  
  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当你遇到问题在思考的时候,要想着之前哪些知识体系的建立用得上,当你学习的时候,想着这个知识在哪个时候能用上,举一反三,那么这种刻意练习,会让自己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结语:有人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那要是不会思考还算不算人呢?我们说着一样的脏话,或者所谓的流行话,有着相似的想法,没有思考就以为自己表现得宜。白岩松说现在的年轻人一模一样,陈丹青说这个时代的人从小接受相同的教育,同样的考试。听到看到的都一样,那他们能不一样吗。山东广播网调查队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