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之约·聊城手造|心有五彩缕 结绳寓吉祥
聊城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59753690

  这是来自人类历史之初的凝望,一段绳结连接起数万年的时空。通过一双双传承文化的双手,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望见了生命的力量之和。
  8月1日,在茌平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一间工作室里,茌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中国结制作技艺、李氏盘扣的第五代传承人李建霞正忙着制作中国结。在她的身后,是一片鲜艳的天地:淡蓝色的琵琶盘扣有着天然无雕饰的美丽,银线做成的盘扣自带光彩,还有象征着平安幸福的中国结、别具匠心的十二生肖造型编织艺术品,以及散发着栀子花清香的香包……目之所及,古色古香。
  绳结艺术源于我国古老的结绳记事。它以五彩丝线为材料,通过数十种编织技法,编织成各种结式和艺术造型。“结”与“吉”谐音,因此绳结艺术多包含各种美好的祝福。到了清代,绳结俨然已被视为一门艺术,品类多,花样也巧,轿子、窗帘、笛子、香袋、发簪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下方常挂有美观的绳结。
  中国结最为奇妙的地方是从头到尾只采用一根彩绳制作。“它开始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一个中国结,要运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技巧,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章法制作。形式大多是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李建霞一边介绍,一边展示正在制作的中国结,“中国结有多种结式,如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蝴蝶结、锦囊结等”。
  李建霞出生在茌平区冯官屯镇大吕村,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外婆是她学习绳结手艺的启蒙老师。李建霞的外婆年轻时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帮工,日常工作包括纺线、染布等,有时也制作中国结等一些小饰品。“五六岁时,我就跟着外婆纺线,十多岁时就自己缝衣服,后来全家的针线活都是我自己做。”李建霞回忆。在干家务活的过程中,李建霞练就了一双巧手。1988年,在聊城农校上学时,李建霞进一步接触到一些关于编织的知识。成家后,为了照顾孩子,李建霞辞掉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制作中国结的视频,便萌生了手工制作中国结的想法。2003年,李建霞先后到青岛、济南等地学习中国结制作技艺,开始在网上接订单,后来创办了大姐工坊——茌平区金鑫中国结艺制品有限公司。
  从此,李建霞带领一帮姐妹共同奔上了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2016年,李建霞的居家创业就业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目前茌平区金鑫中国结艺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结、盘扣等手工艺品年销量达300万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倾心于中国结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开发它的一些新用途,充分发挥其独特价值,李建霞也不例外。“艺术品源于生活,我认为最后应该回归生活。中国结种类繁多,但我比较喜欢制作有实用价值的中国结。”李建霞说,她制作的酒瓶提篮就很有实用价值,看似简单的造型,用到的结式却很多,包括平结、四股绳、双钱结、双连结(扣)、雀头结等。
  盘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2021年9月30日,位于聊城古城区红星街3号绮园内的世界纽扣博物馆正式开馆,李建霞制作的500余个盘扣被收藏在馆内。这些盘扣小巧雅致、赏心悦目。
  近年来,李建霞已斩获无数奖项:作品《花开“福”贵》荣获2017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优秀奖;作品《钩针》在2018中国·山东(济南)首届传统手艺文化大展中荣获银奖;作品《农家乐》荣获2018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三等奖……
  斗转星移,万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种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