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广播特别报道—山亭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记
枣庄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2018-12-19 16:24

        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境内的山亭区特殊教育学校,与枣庄市第十一中学为邻,现有专职教师16名,1个教学班,报名注册学生92人,在校学生48人,家长陪读7人。三年来,该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特殊教育一直以来是全区教育的空白。改写这一空白的人叫陆峰,现任枣庄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山亭区特殊学校校长。

        陆峰,在乡镇中学工作二十一年,一直对智障残疾适龄儿童不能入学就读问题特别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临沂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说他们学校专门设立了“特教部”,为没人愿意要的智障儿童提供就读机会,并且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国家有专门政策。

       思路越来越明晰,别人能办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能办到。为了山亭区一群特殊的孩子,陆峰决定创办一个特殊教育学校。

       他首先把自己的想法向山亭区教育局局长高玉龙作了汇报,征得许可之后,于2015年5月在枣庄市第十一中学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全区10个镇街和区残联进行调查研究。对全区智障儿童的基本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经统计,全区残疾人群的数量之大超乎想象,仅6-15岁适龄入学儿童就有200余人。

       办“特殊教育”,一切从“零”开始,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节约十一中学的开支,筹集资金,改造特教校舍,借用十一中学实验楼的两间实验室,一间办公室,对室内外进行墙面粉刷、贴瓷砖,对墙棱进行保护处理,教室内外全部铺上人工草坪,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空调,教室里安上了有线电视,购买了一些康复器材、教学用品及多种儿童玩具,与十一中学共用一个运动场、一个餐厅。应多数智障儿童家长的要求,经山亭区教育局批准,在山亭区教育局、关工委、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枣庄十一中学特教班”于2015年7月开始招生,9月1日开学,当时仅招收特教学生7名,没有专业老师,从十一中学借用了6名教学经验丰富且极富爱心和责任感的老师任教。由此填补了山亭区没有特殊教育的空白。

        杨秀美老师说:“当时虽然只有7名学生,但是,他们一个人一个样,有自闭症的,有脑瘫的,有中度智障的,有多重残疾的,多数患有‘唐氏综合症’,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用普通学校的方法来教育肯定不行,作为老师,不仅要有爱心,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关心。要从了解每个孩子的一切做起,然后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建校之初,山亭区教育局、区关工委、区残联雪中送炭,为特殊学校捐款3.5万元,十一中学的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这些特殊的学生捐款捐物,送来温暖,所有无私的关爱如同一缕缕阳光,照亮了特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特殊教育在山亭区生根发芽,不断壮大,2016年注册学生达40人,到校上课的学生达到20人。其余的学生有的随班就读、有的送教上门。

       2017年,在区教育局高玉龙局长的努力,为特殊学校争取教育专项资金60万元。学校除将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外,积极派出老师到枣庄市、滕州市、市中区特殊学校等学校学习,邀请几位学校的领导到特殊学校来指导工作,派教师去济南、临沂、青岛、荣成等地进行专业培训,使每一位特教老师都经过了专业培训,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实训能力,为教育这些特殊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8年,山亭区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贫困人口病残人士所占比例达到89.3%,特别是其中567名学龄青少年,成为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

        这时,荣城山亭两地长期协作传来喜讯,在两地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经过两地教育部门、扶贫部门及特教学校的多次沟通交流、考察论证,最终促成共同新建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意向。总投资960万元,其中荣成市帮扶资金500万元用于教学楼的建设;山亭区委、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460万元用于内部设施配套。如今,学校安装了校园广播电视系统,优化了教育教学配置,添加了多功能感观感统功能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唱游律动功能室、音乐、美术、书法功能室、认知能力测试室等教学设施,还安装了康复器材,成为全枣庄市基础设施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残障儿童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和康复环境,让每一名残疾儿童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同时,抓住荣山扶贫协作这一重大机遇,学习荣成市在特教发展方面的成熟做法、先进理念及成功案例,开启山亭特教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主要招收7-16岁智力障碍、自闭症等特殊学生。目前,山亭区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专职教师16人,设立4个教学班,报名注册学生92人,在校学生48人。

山亭区特殊教育学校始终把“创办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追求目标,以“为家长分忧,为社会减负”为己任,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康复质量这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在学生日常行为矫正和规范养成教育上着手,走出一条学习、康复、职业教育及托(供)养于一体的办学思路。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手工、唱游律动、康复训练、运动保健、安全教育等课程。

店子镇苑庄村8岁的绪浚博,三个月查出患有“唐氏综合症”,今年9月3号开学第一天,由其母亲周秀生陪读来到特殊教育学校。周秀生说:“在家的时候,他不能出门,没有同龄小孩和他一起玩,长期自闭、不愿和任何人交流。现在来到学校才三个月,他和同学们在一起,每天都玩的可高兴了。”当记者给绪浚博拍照时,他竟然高兴地不断变换姿势,示意多给他拍几张。

“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世界。由于特殊孩子身体的缺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容易滋生妒忌与怨恨,他们的思维欠活跃,情绪波动快,老师不仅要教他们学文化,还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在特教学校里,耐心、细心、爱心等这些先决条件是每一位特教老师的“标配”。学生24小时需要老师看护,白天上课,中午照看学生,晚上值班、备课,整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正是这样一支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职工队伍,数年如一日,像父母一样关心着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无怨无悔地付出,让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在学校慢慢地找回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