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淄博 > > 三水源漫记
三水源漫记
淄博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51031613

  最美四月,不负春光。谷雨之时,我们前往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体验,体会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感受。
  晨起赶车
  4月20日,赶到淄博公交东站时,171路公交车驾驶员已经打开车门,等待着乘客。
  171路公交车,专跑张店至沂源线,这里是始发站,首发时间5:45。
  为赶这趟头班车,我们一大早就动身,到达车站时四周静悄悄,仿佛还未从沉睡中醒来。
  5:30乘客陆续赶来,上车、测体温、刷公交卡,驾驶员反复提醒乘客:“上车要测量体温,请大家佩戴口罩,做好防护……”
  5:45,准点发车。171路公交车缓缓驶出公交东站。
  车上乘客并不多,加上我们共8人,与40座的公交大巴相比,车内显得比较空荡。
  “师傅,今天坐车的乘客不多呀?”
  “这条线比较偏远,乘客不多,坐头班车的更少,沿途上车的人会多一些。”
  公交车驾驶员一边神情专注地开车,一边和我们聊了起来。“人虽少,得准时准点发车,保障运行质量!”
  我们越聊越熟络。驾驶员叫沈元,开了7年公交车,他是从去年开始跑这条线的。
  “这是淄博市最长的一条市内公交线,全程近120公里,到沂源两个半小时,你们到三水源也就两个多小时!”沈元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这条线是个体客运,经常车等人不按时。从去年开始改由市公交公司统一运营,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只有人等车,没有车等人。”
  车到杨寨站,路上往来车辆渐多,可上车的乘客依然稀稀落落。
  “要是个体客运就跑不着了,我们运营不是盈利,为了方便群众出行。”
  沈元说,前几天,从北博山站上来10多位老年人,去赶沂源南麻大集,听老人们讲,有20多年没赶南麻大集了,他们在车上高兴地聊了一路。
  正说着,在珑山站上来几位老年乘客,其中一位从后门上车,未测体温,沈元提醒到前门来测试。
  这乘客因为年老体衰,行车中站立不稳。此时,沈元从后视镜发现后将车停靠在路边,让她的老伴小心翼翼扶着走过来,测完体温返位坐稳后,才启动车上路。
  一车人为沈师傅这个温馨的举动点赞。
  ……
  一路下来,途经12个站点。到瓦峪村站,我们下车,抵达目的地三水源附近。
  一看时间7:38,用时不到两小时,看来乘公交出行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慢!
  漫步春风
  沿省道231南行不到一公里,远远看到路旁“三水源”三个蓝色大字镶嵌在悬崖峭壁上,水流急下,分外醒目。
  来到景区外门,正遇三辆旅游大巴到达,下车的游客有的进了景区,有的聚集门前拍照留念。
  拾级而上,我们来到游客售票中心。景区门票60元,我们买上票跟随组团游客,依次排队,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检票之后,进入景区。
  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是个出游好天气。站在山顶上,春风拂面,倍感心旷神怡。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春意浓浓,满目苍翠。尽管景区有旅游观光车,但我们还是决定徒步游览体验。
  沿五仙湖畔慢行,脚踏沙土路,软软的,原生态,没用水泥或石头铺设,游客都说感觉好,像踩在家乡的羊肠小道上。
  五仙湖一池碧波,随风荡漾,很令游客陶醉。
  湖畔延伸处一景点引起众多游客关注。但见湖内木板桥上架设一只巨型牛角,游客一边使劲吹牛角,水中喷泉即出,喊声越大,喷出的水柱越高。
  “嗷—嗷—嗷—”游客声嘶力竭,喊声震耳欲聋。“这个好玩,我也喊两声!”许多好奇的游客自觉排起队。
  “这是个啥玩法?”桥上、岸畔没发现标示牌,我们便从随手带来的一份景区导览图上查找,图上有个标注——喊泉。应该叫“喊泉”吧!一喊就喷泉。
  漫步五仙湖畔,我们感到泉水应是这里的魂魄,景区有多处泉眼,泉水四季不断。
  在一处名曰“不老泉”的景点前,标示注文写道:五老峪久旱无雨,五位老人手指山谷,给村里点出了“五老泉”,泉眼喷珠吐玉,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泉水清澈,甘甜。周边村民都来挑泉水喝。五老峪村长寿老人很多,人们就给泉子取名“不老泉”。
  沿着山坡行走,过快乐摇桥,脚蹬水车,体验跳泉,探险乐园,乘坐山地滑车……体验的项目还真不少。
  但由于受疫情影响,旅游刚复苏,游客量远非旅游旺季,体验项目的游客也少,那种游人如织、停车买票就餐等扎堆的“盛况”我们没有看到。
  “你们来得还是早了些,要是‘五一’期间来,游客可多啦!”在景区心蔓广场售货亭前,一位正在卖饮料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说。
  站在心蔓广场观景台上,环顾四周,我们发现这里山势不高,丘陵平缓,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到山下五仙湖畔、环山景观路上的游客有的悠闲观览,有的拍照留影,有的行走春风,享受着慢时光。
  遇见“五老峪”
  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处在鲁山西麓,位于淄水、汶水、沂水三条河流发源地,故取名为三水源。
  其实,这里因五老峪水库而得名,此前叫五老峪景区,五老峪村就在景区内。
  顺着景区内一条狭窄小路,我们来到深藏在山谷里的五老峪村。
  一进村,正遇到一位老人站在村内河岸旁晒太阳。老人叫谢宜奎,今年78岁。据他介绍,五老峪村谢姓居多,村里有400多口人,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年人。
  五老峪村成村于清代初年。相传村民迁来时,即有五位高龄老人健在,均已近耄耋之年,一时传为佳话。当时尚无村名,又有五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居此,故名“五老峪”。
  谢宜奎老人说,原来这里是一片河滩,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拦河筑坝,二十多岁就用小车推石头参与兴建水库,兴建了若干年才建成现在的五老峪水库。
  三水源水库河流面积600余亩,不仅覆盖五老峪村,还涉及上瓦泉村、上结村、下结村、东瓦峪村、西瓦峪村、上庄村、杨峪村八个村。
  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活。稀有的山、湖、泉、村相互交融的格局点化了五老峪村神秘而瑰丽的景色。
  中午我们在山上品尝了农家特色小吃——菜煎饼。
  由于这天游客比往常多,馄饨、面条都卖完了,只剩下菜煎饼。吃着菜煎饼,感觉味道不错,满口留香。
  下午2:30下山。刚到站点不久,就驶来一辆沂源通往张店的公交车,我们踏上了返程……
  体验感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以往采访都是自行驾车前往,坐公交车采访,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体验,一不打招呼,二没有采访单位的人陪同,这些年来还是头一次。
  旅游体验,就是游客深层次亲历旅游过程,从体验中感悟快乐。我们的体验,从凌晨出家门的一刻起就开始了。
  出行前,尽管准备了诸多体验方案,假设了许多体验场景。可当坐上171路车,与驾驶员沈元一路交谈时,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公交车给沿途群众带来的种种便利以及沈师傅那个细致的服务举动,令我们心头一动:这不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
  从三水源体验返程中,我们仍然对来时旅途中与沈师傅的那番对话印象深刻。
  从某种意义来讲,风景其实都差不多,主要还是看风景的心情,只要用心体验,一路都是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