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胡同游 毛袄巷
聊城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62170614

  临清砖城西门——广积门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名为毛袄巷,它因巷内的皮袄、绒袄作坊而得名。“这条看似不起眼的胡同,曾有明朝大诗人谢榛的故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谢榛的故居现已难寻踪迹。”8月26日,临清胡同游发起人刘英顺说。
  临清毛袄巷,长80余米,宽5米多,西与后香巷、驴市街、更道街相连,东与广积门大街相通。“原来的毛袄巷只有3米宽,路南是一片坑,后来被人垫起来建了房子。”刘英顺说。
  元末明初,临清就是回族同胞聚居的地方。赶骆驼、拉大牛,他们中的许多人,祖祖辈辈走西口,从事皮毛生产和运输。明清时期,临清的皮毛业很兴旺。因临清地处大运河岸边,宁夏、内蒙古的滩羊皮经黄河、沿运河运到临清。收回来的绵羊皮、滩羊皮、寒羊皮等,颜色有黑色、白色、褐色、花色,分类后经过多道工序将生皮子做成熟皮子,再制作成皮袄、皮裤等大件皮衣。
  明清时期,临清加工的皮袄远近闻名,皮毛熟制工艺在全国名列前茅。“新中国成立前,清真寺和毛袄巷路北的两个皮毛厂合并成了羊毛厂,以前俺家纺织的羊毛和缭的皮子就送到这里。”刘英顺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羊毛厂前面建成了羊毛厂家属院,北面建起了学校。
  “要说临清最好的皮袄,要数大西皮做的皮袄,临清熟制的大西皮曾是贡品。”刘英顺说,为什么临清人能做出贡品呢?其实,这与临清人心灵手巧、技艺精湛、充满智慧有关。此外,这也与临清水土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乾隆年间王俊本《临清州志·物产篇》记载,“束鹿小羊羔皮,硝熟之较他处特柔而不擅此水土之异也”。当年,临清经硝熟加工的羊皮被宫廷称作“毛如穗、灵如水、薄如纸、柔如绸”,一件长袍皮料只有十二两重(当年是十六两的秤),按现在说就是375克。
  “临清毛袄巷里的作坊,不仅加工制作皮袄,还加工绒袄,临清绒袄是临清绒毛加工业的一个亮点。”刘英顺表示,当年临清绒袄畅销大江南北,为殷实家庭越冬必备。
  事实上,临清绒袄是介于毛衣和呢子之间的一种毛织品,相当于现在的羊绒衫或羊毛绒呢子。旧时的临清绒袄,先用羊毛织成毛毯状,再用特殊工艺,将毛毯拉毛起绒然后加工成绒衣,老百姓称之为织绒。《临清州志·物产篇》就有关于临清织绒的记载,“纺羊毛而织之,刷之,绒卷似羊羔皮”。
  新中国成立后,临清陆续有了皮毛厂、福利皮毛厂、毛毡厂等集体性质的企业,与羊毛厂并驾齐驱。改革开放前,在临清县城从事皮袄、绒袄生产的工人达500多人,年产万件以上,主要销往京津沪及湘鄂赣等9省市,非常受欢迎。
  “民国《临清县志》记载,清末光绪年间,在毛袄巷北面学校的位置曾挖出了谢榛故里碑,这块碑现已遗失。据说,民国期间修下水道时,将那块碑压在下面了。”刘英顺说,据推测,临清砖城外、土城里这一片地方曾有谢榛的故居。
  谢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生于1495年,卒于1575年,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有诗歌《四溟集》、诗论《四溟诗话》等。谢榛右目失明,16岁时写的乐府曲辞就曾在临清一带传诵。他潜心于诗文创作,以律、绝闻名于世。谢榛曾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组建诗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也就是说,写文章要以秦汉时期的文章为圭臬,作诗要以盛唐的诗当模板,甚至可以模拟盛唐时期的诗,明朝诗坛称诗社成员为“后七子”。谢榛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在当时文坛上享有一定名声。
  谢榛出身贫寒,因右眼失明不能科考。他时常在毛袄巷居所吟诗作赋,但更多的时间是在浪迹四方。聊城市文联签约作家武俊岭在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布衣诗人谢榛》中说,上至内阁次辅,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成为谢榛的交游对象。“公元1514年,明正德九年,暮春时节,谢榛站在会通楼三楼的北窗前,向远处凝望。他的左眼,明亮如寒星。他久久凝视东北方向巍峨的临清砖城,若有所思……”
  “明朝诗坛名家谢榛,无论怎样浪迹天涯,但临清是他的家,毛袄巷是他的根,他也时常带诗友回家小住、品茗、赋诗。”刘英顺说。
  谢榛是一介文人,名气不小,虽然不在官府任职,但他具有临清人的品行——敢于仗义执言。据说,谢榛为了解救自己的诗坛好友,曾前往北京为好友喊冤。不仅如此,谢榛还忧国忧民,他云游四方,熟知底层百姓的疾苦。
  1560年,年逾花甲、浪迹四方几十年的谢榛,仍孑然一身,穷困潦倒,只得返回临清谋生。1564年,谢榛应旧友相邀,又离家出游,到达太原(时称晋阳),作《留穷诗》,在穷愁之中自我宽慰。后来,他浪游陕西地区,一路风尘一路苦,心情悲凉。其间,写了《百花叹》《偶成》《积雨感怀》等即兴感怀诗,映射了其凄苦悲凉的心情。再后来,为改变凄苦悲凉的生存境遇,谢榛以其文采客游诸藩王之间,受到盛情款待。1575年,谢榛来到大名府,友人请他写100首赋寿诗,当写到80余首时,谢榛身体突发异样扔笔而死,令人惋惜。
  “谢榛尽管长期浪迹外乡,但他对家乡临清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有不少诗作反映了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刘英顺说,谢榛的诗作佳品众多,五言律诗成就最大,既反映了诗人的高尚人格,又具有现实色彩。从诗文中能读出他在政治上的抑郁不平,还能品出同情百姓之感,他还用诗文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及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