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擦亮“亚圣”文化名片 ——“医圣”故里南阳带给聊城的启示
聊城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60186099

  “恢宏、大气,穿越时空;震憾、激动,医润水城。”
  “在世人不知无解的尘世里,成无己翩翩而来。在当今强我中医的大潮中,留下一串串国医亚圣的故事。”
  “亚圣应该对标医圣,聊城应该对标南阳,让成无己这张中医药传统文化名片更加光彩夺目。”
  ……
  7月14日,《聊城日报》用4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报道了宋金时期聊城籍中医大家成无己一生跌宕起伏的事迹、丰碑其伟的学术,以及后人循迹而动的传承等故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连日来,读者纷纷通过不同途径发表评论,其中不少人留言说,期待聊城能够对标南阳,通过采取更多强有力措施,深入挖掘成无己这张中医药传统文化名片的价值。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多年来在中医药产业、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领域持续打造“张仲景”品牌价值,其许多做法可为聊城打造“成无己”这张中阿医药传统文化名片提供借鉴。
  深度融入生活,让文化名片更有生命力
  “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代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阳。”这是学术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南阳市是河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面积是聊城的3倍,人口约是聊城的2倍,与聊城一样,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仅古代历史名人有800多位,医圣张仲景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张仲景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南阳也将仲景文化塑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走进南阳,与张仲景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仲景路、仲景大桥、仲景街道办事处、仲景国医学院、仲景书院、仲景学堂、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等,以“张仲景”或“仲景”命名的商品、企业名称更是不计其数。
  在百姓眼中,这位生活在1800年前的圣贤似乎就在身边,与人间烟火相伴相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南阳的这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咱们可以结合聊城实际予以借鉴。”省名中医药专家、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谷万里说,文化只有融入百姓生活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这里有个门槛需要跨越——《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注册公司和商标会面临同样情况,但“成公”等与成无己有关的字眼则不在限制之列。
  还有,条例使用的是“一般”这样的表述,并非完全禁止。“仲景大桥”“仲景街道办事处”命名分别是近些年的事儿。2021年10月18日,济南医疗硅谷区内还有一条长1163米、宽30米的道路被命名为仲景路。
  谷万里建议,可在聊城建设一批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示范街、中医药文化角,在主要入市口设置成无己文化标志,建设成无己中医药养生小镇,营造国医亚圣成无己故里浓厚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
  畅通传播渠道,让文化名片更有感染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的重要源泉,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魄,是我们建设“六个新聊城”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
  “擦亮成无己这张传统中医药名片,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氛围。”谷万里说。
  对标南阳,我们还可以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方面获得启示。
  南阳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张胜忠说,电视连续剧《医圣张仲景》刚在河南卫视热播过去,现在,南阳市又谋划与著名导演高希希合作筹备电视剧《大国医圣张仲景》和《三国时代》。
  此外,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创作“医圣张仲景”大型历史舞台剧、创办拜谒医圣张仲景大典、创设“张仲景医学奖”、发行《张仲景》邮票、设立“仲景文化宣传周”……这些都是南阳已经完成或正在推动的工作。
  以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例,国家和省市都有明确的规定,《聊城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甚至已列明责任单位,但聊城尚未启动这项工作。
  “在孩子心灵深处种下一粒火种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目前,聊城完全具备在中小学全面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条件,而以成无己这张名片切入最为适宜。”谷万里说,目前,聊城已有高校有意组建中医专业,其实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即筹建成无己国医学院,搭建培养中医药人才更广阔、更坚实的平台。
  搭建产业平台,让文化名片发挥推动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
  大众目光之外,还要锚定精准人群、精准施策,持续擦亮“成无己”这张中医药传统文化名片,成为助推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接续精神命脉、推进文明进程。
  再看看南阳的做法。
  张胜忠介绍,仲景文化已成为南阳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002年开始,南阳市依托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先后举办十五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九届仲景论坛。
  目前,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仲景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成为深化合作交流、繁荣中医药学术、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盛会。
  南阳正在以医圣祠为核心打造“医圣祠文化产业园”,兴建仲景书院、博物馆、国医馆、中药标本馆、中医药体验馆等,同时还将围绕会议会展、康养体验、药材交易、配套服务等功能布局建设。
  办一场盛会,兴一个产业。“聊城拥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并对成无己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如果能举办全国性的成无己医药文化节和无己论坛,将会极大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谷万里说。
  《聊城市志》(1999年3月第1版)有确切记载:“成氏住宅坐落在城内西北隅,占地50余亩,院内绿树丛丛、花草芳香、清雅宜人,人称‘成家花园’。民国期间仍有宅垣遗迹。”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目前,聊城日报社在聊城古城区复建了成无己家传老字号成颐堂,建设了无己书院、三宝草庐、三味药膳坊等,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变为一个个具象符号,融入市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聊城日报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还将进一步在古城区建设“两河”中医文化研究院、健身广场和养生民宿等,力争早日建成聊城成无己中医康养休闲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