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主播编故事“以假乱真”,做生意不能靠“演”
情感
发布人:admin
发表时间:1620176425

  如果你是短视频深度用户的话,近年来一定发现了一个现象:平台上的情感主播,越来越多了。不少自称情感主播的大V,常常以连麦或去现场的方式,帮别人解决情感问题或家庭纠纷。从婆媳关系到伴侣出轨,从老人赡养纠纷到女孩被后母虐待,他们能处理生活中许多理不清、断不了的家务事。
  然而,据报道,在情感直播领域,写剧本、找演员演戏的现象并不少,甚至还形成了产业链,有主播有演员还有控场的编导,他们还将与情感主播连麦的演员称为“麦手”。行业套路都已经发展出了“新职业”,还有了专门的称呼,这未免太荒唐了。
  这里其实有一个逻辑要厘清:在情感主播的场景设置中,他们对外声称,自己讲述的是真实故事,也让观众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现实案例,然后从中或得到一些安慰,或收获一份感动,或生出一些不忿。但是,当这些案例是被编造而成时,显然就有了欺骗性质。
  情感主播的连麦沟通,其实类似于媒体记者的采访。再进一步说,这些故事既然打着真人真事的名义,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广义上的新闻。所以,情感主播行业内的职业伦理也就出现了:打着真实案例的幌子,却干着弄虚作假的勾当,这有违职业道德;如果以此牟利,甚至还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事实上,规则早已确立。以往,写小说和拍电影的,就要声明自己是虚构还是纪实,或者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现在兴起的情感主播,只不过是换了平台和媒介,还应当遵守同样的职业伦理。真的就是真的,虚构的就是虚构的,不能把虚构故事当作现实新闻来讲,这个底线不能丢。
  除了“假”,不少网友还吐槽,父母沉迷于情感直播,时不时会买一些养生品、金首饰。而这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编造离奇故事,演绎浮夸对话,如果只是欺骗听众的感情也就罢了,还打起了他们钱袋子的主意,这就走向了违法犯罪。
  所以,一方面,对这些主播所推销和售卖的产品,以及他们的资质,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履行职业,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对于编故事、找演员的直播套路,也应该按照传播虚假内容的原则给予封禁。除非这些主播声明,自己讲的就是虚构故事。
  另外,还要认识到,这种冲着流量而去、演戏炒作的虚假故事,往往以比较极端的面目呈现。如报道提到,在很多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里,求助者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离谱:“年轻女孩嫁给傻子,被后妈跟婆婆一起欺负”“儿子去世一年,儿媳突然怀孕”……
  显然,如果这些不是真实案例,也就无法代表真实的社会,却可能让受众对社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这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允许这类弄虚作假的主播横行于平台,百害而无一利。直播领域的这股歪风邪气,该治治了。